戈悟小鎮,人影罕見。
三 勇闖澳洲中部(愛麗絲泉- 阿德雷德)
第四天 小城故事
從黑洞中醒來,眼前漆黑一片,到驅車離開箍巴批地,這個寶石之城還是昏黑得可以,要饒恕她尚未閃亮,因為只是清晨五時五十分。
要晨早趕路,真的有點寃枉,這天根本沒有甚麼看點,這團的重頭景點,早已在頭三天殺清,然而,從這兒至阿德雷德,尚有三天要捱,會否悶死人?為了給團友一點期待,Bryan 宣佈今晚搞營火會,並且交托我們一個特殊任務,要沿路找柴枝作生火之用,這個點子相當高明,在野外弄個營火會,星月映襯,多麼有氣氛啊,得要多拾點柴枝,玩久一點才能盡興,於是,眾人在車裡也不呆著打盹,時刻留意車外,有否免費樹枝可拾。
連日來塵土飛揚,今早突然出現奇景,竟然路過湖區,不是我眼花吧,為何遠看湖水是白澄澄?不是藍色?Bryan 說那個叫做 Lake Hart,是個鹽湖來的,我近看才發覺,原來那根本不是水,而是鹽,上世紀六十年代,南澳洲是產鹽的龍頭大哥,靠著太陽源源不絕的照射,把鹽湖的水蒸發掉,便生曬成天然的鹽巴,人們甚麼也不用做,便坐享其成。時移勢易,現在西澳洲早已超越此地,成為全國最大的產鹽區。
但南澳洲有個名勝,是西澳洲不可代替的,就是古董火車,有一條名為 The Afghan Express 的專列,特別用一九二O年的蒸氣火車頭推動,讓旅客可以一試時光倒流七十年,感受上世紀三、四十年代的旅遊滋味。這個列車的名字真怪,令我想起阿富汗 Afganistan,何解此名全無澳洲味道?
原來這背後有段故事,大約在一百五十年前,開發澳洲大陸進行得如火如荼,為了深入不毛之地,單靠傳統的馬匹和馬車已不可行,要找些更刻苦耐勞的牲畜取代,於是找上了食得少、喝水少、孭得多──綽號沙漠之舟的駱駝,估計自一八七O至一九OO共三十年間,總共入口一萬五千隻,而必不可少的,就是要同時禮聘專人服侍這些駱駝,即類似「駱駝祥子」的腳色,只是他們並非來自中國,而是阿富汗、埃及和波斯等地,那些年頭,估計來了二千名任勞任怨的駱駝伕 Cameleer。
全賴這兩夢幻組合,幫助澳洲實現中部的兩件大工程,第一,是由達爾文至阿德雷德的三千公里陸上電報服務;第二,就是在同一段路綫上敷設火車軌,貫穿南北澳洲。為了紀念這群刻苦的外勞,澳洲人有情有義,把該段火車服務命名阿富汗快車。
時至今日,阿富汗快車 ─ 暱稱阿汗 The Ghan 早已退役,當年的夢幻組合駱駝與「祥子」又如何?阿富汗「祥子」鮮有落地歸根,大多返回祖國去了,但駱駝則快快樂樂留下開枝散業,繁衍百萬雄師,少部分擁有正業,但不用像祖先那樣,孭逾百公斤行李,而是任職旅遊界,背著遊客作短途觀光,可以舒舒服服,之不過,大多數都成為無業遊民,在澳洲荒野闖蕩,由沙漠之舟淪為沙漠狗熊。
路過小鎮戈悟 Quorn,Bryan 忽指著遙遙的遠處荒地,在甚麼來著?我聽錯了嗎?他竟說看見迷途駱駝 Wandering camel,我轉頭過去一望,卻不見其影踪,是我眼慢,還是牠們跑得快?抑或是 Bryan 來到這歷史名鎮,產生幻覺?
戈悟之所以薄有名聲,是因為她佔盡地利,正正位於澳洲的東西和南北鐵路交滙處,在上個世紀,四方來客絡繹不絕,在二次大戰期間,曾有百萬大軍經此地北上達爾文,甚或遠至巴布亞新基內亞,高峰期每天開出五十班火車之多。上世紀八十年代火車服務正式結束,戈悟風光不再,然而,若你今天在小城漫步,一定會被她的古色古香建築物吸引,甚至有個衝動,去一試古董火車之旅,重溫當年老汗 Old Ghan 的風采,這段全長七十八公里的鐵路,名叫比知列知鐵路,是由民間的非謀利組織主理,難得有這群火車發燒友大力保育,澳洲這一段甚具人情味的歷史文化,有幸流傳下去。
路過戈悟尚有一個很好的理由,就是要去附近一個著名的芬達斯山脈 Flinders Ranges,它所代表的歷史更加淵遠,當我們在山脈附近的營地,被緩緩落下的夜幕所蒙蔽,周遭的樹木在漆黑中更覺詭異,清寒的空氣似由樹縫中沁透過來,大家圍住營火,越移越近,急急把沿路拾到的乾枝枯木投進火裡去了,趕快驅走那莫明的寒意,雖然置身林中,我們並沒有就地在此取木生火,是因為怕黑,無人敢離坐去執樹枝?那也不是,其實是受制於這地的保育規舉,澳洲似乎到處也是有心人,不單只愛惜歷史文化,甚至對一草一木也珍而重之,這種無微不至的愛心,難能可貴。
下回預告:10 芬達斯山脈的袋鼠屎
執柴枝預備今晚營火會。
執柴奇遇記 — 遇上怪獸?別害怕,其實只是手掌那麼大而已,叫做Thorny Devil。
將柴枝綁在車尾卡頂,繼續上路。
可惜我已跟團,否則應一試老汗鐵路,懷舊一番。
火車路靜悄悄的,可想而知班次疏落。
在澳洲的荒漠忽見駱駝,但沒有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