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型女瑜珈教練Kristy。
可能是澳洲最迷人之地 -- 拜倫灣 Byron Bay
拜倫灣 Byron Bay,我終於回來了,猶記得上次跟歷險團怱怱路過貴境,不覺已三個月,死心不息要回來,誓要好好看一看這個風帆天堂。這地有股說不出來的文藝氣息,我單單在找住處時,就發覺到她的與眾不同,別的城巿有各色各樣的背包客舍,而拜倫灣的住宿名單上,卻有一間客舍叫做藝術工廠 Art Factory,名字如此搞鬼,可想而知,這並非普通的背包客舍,我毋用多作考慮,馬上預訂三天住宿,希望住上數天,能增加一點藝術氣質,倒也不錯。
藝術工廠,會是個怎樣的地方?可會是由工廠大廈改裝而成?非也,這客舍佔地五英畝,面積約五個足球場,早於七十年代,由嬉皮士創立,怪不得甫進此處,便有時光倒流七十年之感,雖然設計有點落伍,陳設和房間有點殘舊,但勝在有多姿多釆的活動,我在澳洲住過數十間背包客舍,以這一家最巧用心思。
扔下旅行箱,第一時間去發掘適合我的玩意,得來全不費功夫,剛好有個瑜珈班準備上課。我步入教室,目光便鎖定了靚女導師 Crystal,看這位年青女郎的優美運動身型,型甲全場,不用介紹,也估到她是本班的掌門人。
Crystal 真好人,讓我即時做插班生,其實我毫無做瑜伽的預備,幸好我日常的裝束都是又鬆又濶,兼且也練過多年太極拳,所以跟著 Crystal 做各類伸展動作,並無多大問題,當然,她的姿態比我優美得多。想不到瑜伽的動作,令筋骨如此舒展,將來我回到香港,真要找機會繼續學習。
這個瑜伽練習場,到傍晚又有令一活動,十分吸引,就是跳舞,跳甚麼舞?就是 Salsa,這種溶合西班牙與非洲文化的舞蹈,發祥於古巴,如此熱辣辣的勁舞,我在香港從沒想過去學,反而在番邦便豁了出去,因為這兒沒人識我,跳不好也不怕笑話。有了瑜伽課的插班經驗,我又厚著面皮進到舞場,可是眼睛橫掃全場幾次,也沒有鎖定目標人物 ─ 跳舞教練,為何左望右望,也找不到型男或美女?
因為,這次我真的估計錯誤了,原來教授熱舞的,竟是個噸位十足、類似已故影視紅星沈肥肥小姐身型的女士,真是不可思議,節奏如斯快速的舞步,原來並非瘦人專利,這位碩大 Alison 教練,可謂收放自如,雖則我的個子比她纖細得多,踏步轉身卻笨拙得很,多虧她耐心教導我這個臨時插班生,讓我一嚐這種瘋魔全球的熱舞。
除了學跳舞和瑜伽之外,在藝術工廠還有更奇怪的事兒可學,那就是 Bush Tucking,意即在林中搵食,最奇的就是,大夥只需於傍晚在旅舍空地集合,等待綽號 Cockatoo Paul 的導師出現,即場報名開學。我環顧四周,萬萬想不到,這個五個足球場大的背包客舍,不只暗藏叢林,還有食可搵,可算不枉此住了。我們的導師鸚鵡保羅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?這位梳平頭裝、一身背心短褲的赤腳大仙,外型有點像電影虎膽龍威的主角 Bruce Willis,學員不用預繳學費,課後隨緣樂助便成。大家都緊隨保羅,好奇地等他傳授求生秘技,看他隨手摘朵紅花,吸吮蜜糖;撕下樹莖纖維,弄條手鍊;折斷棕櫚樹枝,細飲深藏在內的一窩露水;如此漫不經意地把玩自然界的一花一草,一樹一木,言談間更極盡幽默之能事,最後,大夥在這場真人秀表演完畢,都依依不捨,應他邀請去酒吧小聚,當然少不了隨緣樂助。
在藝術工廠,真人秀並非保羅專美,到晚上有的是天才表演,我踫巧看到的是驚險無比的玩火舞,由四位員工業餘演出,看他們拿著火捧舞來舞去,手震腳震的,旅舍沒發生火警乃是奇跡,而我們這群近距離圍著看熱鬧的群眾沒有受傷,可要抹一把汗。
呆在藝術工廠,很容打發時間,因為她還有個迷你電影院,不停播放各式電影,收費相宜,所以,雖然我不大懂欣賞那些鬼佬藝術作品,但在炎炎夏日,躲在涼涼的幽暗冷氣間,窩在古老的大沙發裡打盹,也是莫大享受,比起外出活動,嘆世界得多,只是這附近有個奇怪的小鎮,就算天氣多熱,也得找機會去看一看,是甚麼鎮如此吸引?她的名字叫稔邊 Nimbin,在拜倫灣西面約七十公里,聞說是尋找另類生活人士的樂土,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吸引好些大學生、藝術家、作家、音樂家、環保分子、嬉皮士等來聚居,如此富文化色彩的地方,且有一日團天天出發,我可輕易地去附庸風雅。
登上 Jim’s Tour 的旅遊巴士,聽司機兼領隊阿凡Ivan的解說,我才知道稔邊此地殊不簡單,她豈只是個文藝小鎮,其實是澳洲的毒品之都,在人們心目中,這地是個「大麻鎮」,雖然在澳洲種植、出售或藏有大麻皆屬違法,只因這小鎮自由風氣太盛,當局禁之不絶,在鎮上閒逛,不難發現「疑似」大麻的蹤跡,例如 Hemp Embassy、Hemp 酒吧或博物館,巧立名目,其實都在推廣大麻資訊,當地每年五月都搞活動 Mardigrass Festival,為了推動大麻合法化。我真儍,以為參加文化之旅,直至阿凡提醒團友,記得要試試綠色的曲奇餅,我才仿然大悟。
不滿現實、想逃離城巿?用毒品麻醉自己,令身心受累,未免太笨,阿凡帶我們去探訪的一位嬉皮士保羅,此君便聰明得多,他來自美國紐約,一九七八年在澳洲種植了第一棵樹,如今,他已是 Paul’s Jungle 的主人,在這片他鄉的小小樂土上,保羅儼如一位小地主,我們這批團友好奇地參觀他的另類居庭,閒坐在被大池塘環抱的客廳,聽這位腦後束著一條辮子、年近花甲的「嬉皮阿伯」,隱隱道來少年輕狂之事,然後再到保羅小樹林散步,採摘不知名的菓子來嚐味,滿嘴清甜,比起試食大麻曲奇,滿足得多。
離別拜倫灣在即,還未見識這個滑浪之都,怎成?這裡二千萬年前乃是火山口,如今海灘特多,只要閒步到海邊,不難看到滑浪好手,還有拜倫灣的標誌 Byron Lighthouse,這個白白的拜倫燈塔,遠遠地佇立在海邊的綠坡之上,像有股吸引力,把我牽引過去,靜靜地陪著孤伶伶的她看日落。
拜倫灣原來還有一個姊妹城巿,就是紐卡素 Newcastle,也是以水上活動和海灘勝景聞名,南下五百公里便到,她不是甚麼旅遊重鎮,只因我有些新相識的澳洲朋友在此居住,在我返港前可以順道探望,誰料此行尚有意外發現,其一是免費晚餐,入住當地一間青年旅舍,竟然省回晚飯開支,不過每周只供應三晚,七時左右出發,齊齊散步十分鐘去鄰近的一家酒吧食簡餐,水準不錯,手頭緊拙的背客不容錯過。別以為這間 YHA 質素很差,所以出奇招吸引房客,其實這是一間保存得很好的古董建築物,仍保留著舞池和水晶吊燈,古色古香,環境清幽。
意外發現之二,是海洋生物,我還以為去海邊漫步,看看水上健兒罷了,豈料看到的竟是海豚,如果我沒有眼花,還有一些座頭鯨。時為六月,是南半球的冬季,這些鯨魚會不會是去南太平洋過冬,路過貴境?記得我在之前一年九月份,小住翡翠號和妹妹一家勇闖南太平洋,遊玩湯加王國的水域,曾遇座頭鯨母子在船旁經過,大噴水花。那時小鯨魚應該是出生不久,因為鯨魚媽媽要在溫暖的南太平洋生產,到了十二月左右,南半球的夏季來臨,南極小蝦和小魚最豐盛的時候,便帶小鯨魚回去吃大餐。座頭鯨是很厲害的游泳健兒,每年遷徙的路程,一般為二萬五千公里,需知道由赤道至南極的距離,大約是一萬公里。
回想過去一年,我遷徙的路程竟比座頭鯨還遙遠,勇闖南太平洋、南極和澳洲三地,經歷炎夏和嚴冬,很感恩經歷如此一個夢幻之旅,充滿平安和喜悅,我也是時候返家,迎接夏季來臨,大吃久違了的香港美食,待到年底,再行出發南半球,勇闖南美洲。
勇闖澳洲完結篇
下回:勇闖塔斯曼尼亞
Cape Byron的黃昏,泛著一片浪漫的淡紫色,毋須加Filter。
在滑浪之都,漫步海灘看型人玩浪,好酷!
七十年代風味的Arts Factory Lodge,周遭樹木多到可以玩Bush Tucking。
Byron Bay的燈塔,無論日出或日落時份,同樣吸引。
入夜的燈塔,令人頓感蒼涼。
在Byron Bay遇上我的至愛健康午餐 — 有機沙律+小麥草汁。
大麻之都Nimbin,在這兒行街街要打醒精神。
嬉皮阿伯保羅之家,令人宛如置身樹林。
領隊阿凡和保羅好似非常老友,你看得出阿Paul已是花甲之年麼?
阿Paul的屋外有個水池,唔知有冇養魚?
後花園有這些小小的藍色果子,好清甜!
阿Paul在林中棄置好多垃圾,看來人越老,垃圾越多,莫非因為他是地主,所以冇王管?
認住呢問Newcastle的正斗YHA,有免費晚餐供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