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看Carnavon峽谷,綠油油,很養眼。
一 勇闖澳洲東岸 (悉尼 - 開恩茲)
第九、十天 深入峽谷
離開牛場,可以返回城巿,重見文明了嗎?泥氹晨早開車,不是向東面的海岸去,而是繼續往西行,要深入峽谷 Carnarvon Gorge。花一整個上午,以五小時趕畢約三百公里路,沿途無甚美景可言,四個女人吱吱喳喳,就算弄得出兩個墟,也難敵泥氹的搖滾樂嘈音,也許這正是他的詭計,嫌我們太吵耳,以強勁音樂出奇制勝,其實大可不必,我們那裡夠氣講足幾小時?抵達旅舍 Takarakka Bush Resort,人人都神色呆滯,唯獨我們的駕駛機器泥氹,全程以搖滾樂作伴,雖然幹了整朝的活,卻不現半點疲態,一到埗把我們安頓到營舍,便忙著為眾人弄午饍,十分勤快。
方形的營舍是帆布質料,設計得像個帳篷,頗為新穎,外頭的小露台放上兩張椅子,若果沒有蚊子的話,小坐乘涼也不錯,我們最驚嘆的,是房內竟然有個小冰箱,這是背包客難得一遇的豪華設備,但其實我覺得有部空調更合用,因為這兒比牛場更懊熱,光有一把坐地風扇太不濟事。另一個令眾人喜出望外的事,就是雖然來到四人營舍,泥氹竟讓我們兩人住一間房,非常好人。好人是應該有好報的,見他獨力弄午餐,我不如就去幫幫忙吧。
廚房很特別,是開放式設計,三百六十度都沒有牆壁,用餐區也同在一處,十分通爽開陽,泥氹早已霸佔了其中一角,將食物和餐具放滿長枱,看他的樣子充滿自信,有條不紊,根本用不著我去幫,真奇怪,他是從那兒弄來這麼多東西?難道是一直放在小拖車上的?看他在仔細地切青瓜,切得很用心,又薄又均勻,刀功絶對在我之上,男生以入廚為樂也算難得,那瓜看來頗新鮮,但最近我們都沒有機會經過商店,不知甚麼時候買的?他這份陪玩工作,看似輕鬆,其實很繁瑣,他既是司機和導遊,也是眾人的保母,照顧起居飲食,我們坐車養神,他駕長途車費神,馬不停蹄趕來並做好午餐恭候,卻像阿媽開飯等阿仔,始終未見我的團友現身,但泥氹不能像阿媽那樣罵仔,只是沒好氣地擱下一切,適隨尊便。
她們往那裡去了?泥氹曾經說過,這兒有個鴨嘴獸池,但現在中午時份,太陽甚毒且離奇的熱,她們一定不會儍到去找鴨嘴獸的。待我回營房一探,才發覺高妹在發燒,混身無力癱在牀上,好可憐,一定是工作過勞的後遺症,旅程至今她都顯得沒精打采,人的宿命就是如此,得以健康換金錢,最慘是有了錢之後,想好好的享受一下,卻病倒了。但高妹很頑強,她捧著一大瓶水,邊喝邊說,先休息一會,不吃午餐了,稍後沒事的話,就和我們一同外出觀光。
渡假村的開放廚房,是客人的聚腳地,幾位公公婆婆有說有笑玩撲克牌,他們是本地人,特來渡假,人老精,鬼老靈,當然不想在午正到處走,因為他們得知今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九度。怪不得高妹發燒,在這種高溫境界出去玩,相信我都很可能會燒壞腦,至少都中暑。
我們的保母泥氹,總把外出的活動安排在下午四時以後,或早上七時出發,以免我們這些嬌生慣養的女子,熱得受不了。在這個三十公里深的峽谷,不似得長江三峽,可以坐船觀光,而是要徒步走,堅強的高妹青春無敵,趕退了身熱,和眾人一同深入峽谷探秘。可是峽谷的景像,和我心目中的想像差太遠了,像經歷過十號颱風,高樹都折斷,不過這股巨風一定極旱,河谷乾涸得變了泥啡色,了無生氣,連袋鼠也不見影蹤,遑論來觀賞的遊人了,令我不禁懷疑,為何這裡能當上冒險團的旅遊熱點。景觀較好之處,是步行三公里外 Boolimba Cliff,在高處眺望,才見到青葱的景致,我始相信這裡真的是個旅遊區。
峽谷遊人最多的地方,是歷史重地 Baloon Cave,大小朋友都來一睹澳洲土著遺跡 Aboriginal Rock Art,在岩石上究竟可以留下甚麼藝術品?原來是一個一個的小手印,像有個頑童,把小手按在石上,然後用橙橙啡啡的顏料噴上去,形成一個個手型,我小時候上美術課,老師也教過我這樣作法,只是所用物料不同,用粉彩和畫紙,古時小孩以大自然做課室,只能玩玩石頭。但明明說是古跡,為何顏色出奇的鮮明?上千百年的古物,仍然色彩艷麗,這豈只是古跡,簡直就是奇跡。後來聽泥氹說,人們時不時會來幫褪色的手印加色,才有這個歷久如新的效果。我還誤會是因為澳洲有獨特的天然顏料,歷久不衰哩,原來是後人不斷翻新,那麼,這又怎算得上是古跡,根本就是破壞古物,把它變成了現代藝術,有欺騙觀眾之嫌。
最美妙的一行,是往 Moss Garden,苔蘚花園這名字並不吸引,滑潺潺的青苔,有甚麼好看?但在乾旱的溫峽谷,有這麼一處陽光不到之處,可以遮遮陰,實在舒服極了,周遭濕漉漉,在陡直的岩壁上長著密麻麻的青綠生物,涼水不知從那兒滲下來,已教眼前一亮,隨之而來的是源源不絕、舒爽透心的清風,我靠在椅上幾乎想來個午覺,懶著不走,要是把營舍設在這兒多好,連風扇也可省掉,而且更勝空調。
然而我們還是要走,再回到東岸的沙灘去,為了要到遊人熱點 Arlie Beach,她之所以成為熱點,是因為著名的 Whitsunday島嶼就在咫尺?聞說眾小島白色的細沙灘,每年不知迷惑了多人遊客慕名而來,聲名遠播海內外,試問又怎少得背包客的份兒?
後來,我終於解開了一個謎團,就是為何泥氹開了五小時開來峽谷,卻毫不言倦,答案是,駕車區區五小時乃小兒科,從峽谷去 Arlie Beach,原來要用雙倍時間,在見識到朝七晚五的人肉駕駛機器的同時,我也不敢再為我那坐到發麻的屁股抱怨。
第十一天 艾利海灘
揚帆出海,可能是很多年青背包客的夢想,尤其是有機會揚一隻比賽船的帆,往水手童話中的天堂之鄉,誰會關心再次被賣豬仔呢?接著的三日兩夜,我們又暫被「移交」去另一旅行團,是由當地專搞帆船遊的旅行社主辦,雖然我們擁有人肉駕駛機器,但開帆船跟開車是兩回事,泥氹當然無法擔當此重任,要找專人代勞。其實他也樂得扔我們落水幾天,可以趁機放假,我忽然又很羨慕泥氹的工作,用不著計劃和安排休假往那裡去,便已置身遊客趨之若騖的艾利海灘 Airlie Beach,夫復何求
莫非又是宿命作祟?希望越大,失望就越大?我還未瀏覽名灘,已因為旅舍的安排,搞到一肚子氣,縱然身在天堂也頓變地獄,泥氹怎麼搞的?我們四個人被背包客舍安排插入兩間六人大房,我並不介意和她們分開來住,而是當我一入那殘舊昏暗的房間,竟發現男女同室,衣物到處丟,在炎炎夏日,一股濃烈的男人汗臭味撲鼻而來,嚇得我退避三舍,馬上要求換間女子房,可是職員卻說住客太多,房間安排十分緊張,未必可以辦得到。
太可惡了,只求自己安排方便,胡亂將男女編住同室,成何體統?看來澳洲太開放了,令我懷疑 Arlie Beach可能是個色慾沙灘,不扣分不行。我面色凝重在大堂等呀等,誓不罷休,別笑我像古老石山,中國女子應該有一份堅持,無論去到那裡,都要潔身自愛,雖然只住一晚,但豈可隨隨便便?
皇天不負有心人,終於給我等到了,職員無奈地告訴我,安排到一間,我拿著鑰匙歡歡喜喜地看我的新房。一推門,雖則仍是一間舊房,但整齊得多,空氣不算清新,但起碼無異味,正當我如釋重負之際,忽然有一男子推門而入,喲,說好是女子房間,怎麼又來個男住客?原來是來找他的女友,似是拿一些淋浴用品,我可以鬆一口氣,可是他拿了東西卻不離去,而是進去全間房唯一的洗手間兼浴室,這還不特止,連他的女朋友也旁若無人,一同入去。眼見這鴛鴦戲水的一幕,我忽有噁心之感,天啊,我還未洗澡呀,但我真的不想去他們用過的浴室,想起都雞皮疙瘩。
他們也算識趣,很快就出來了,惡夢完了吧?原來未完,我吃過晚飯回來,準備休息之際,那名男子又闖進來,這個健碩的痴漢,擠上女友窄小的單人下格碌架牀,見者都覺又迫又熱,但他死不要臉,光著上身側卧擁著愛人而睡,看來這晚他必定賴死不走,豈不變相將女子房變回男女混帳房?我在對面的上格牀,目擊這一幕,又氣從中來,可惜我到底是個怕事的中國人,不敢當面罵他,其他房友亦一派若無其事的樣子,難道我要無奈接受這個眼冤的現實?話得說回來,他們今夜不能一人一牀,共處一室,可能是出於我的堅持,所以工作人員把他調往另一房間,唉,鴛鴦誓要在一起,無論多少人從人作梗,都是枉費心機。如此痴情男子,我估計這晚他斷不會打我的主意,於是我瑟縮在上格牀的貼牆處,糊里糊塗地睡了一覺。
晨早起來,在旅舍附近街頭小逛,除了服裝店,似乎無其他可看,更悶的是,除了少數令人望而卻步的名店外,其他店舖多是又細又舊,所賣的服飾,幾乎都是泳裝,那也罷了,怎麼價錢會定得那麼高?就算小舖亦難找到十澳元以下的東西,教背包客如何在此地生存?
遠離商店區終於有新發現,是個遊人稀少的公園,看真一點,其實是戶外泳池,設計甚有沙灘風情,相當富地方特色,這裡的政府也真的慷慨,竟將泳池設在行人路旁,簇新的設備供人免費使用,在逛街之際,可以忽然興起暢泳一番,還有花灑沖身,周到又便民。可是,這兒既已有一流的沙灘,又何用耗費民脂民膏建造這等人造泳池,暴殄天物呢?極目四望,卻看不到傳說中 Whitsunday Islands 的影子,她究竟在何方?
接近中午,終於要出發去傳說中的海上行,原來要坐十多分鐘的車去碼頭登船,泥氹先載我們到一家大商場,這時我才曉得沙灘之城別有洞天,想是在旅舍的不快遭遇,令我對 Airlie Beach 偏見多多,以為她連個像樣一點的商場也欠奉,原來這兒有個如此寬敞舒適的時尚購物中心,而且很多店子都在減價,要是早點來慢慢看,不難找到又平又靚的貨色,十澳元在這裡很好用,足夠買套泳衣了,可恨泥氹要大家限時購物,在半小時內集合,怕我們的購物病發作,不願走麼?
老實說,肉體上,我情願留在商場行公司歎冷氣,舒適寫意,也不願意行兩天兩晚的船,事關泥氹早已聲明,船上沒有機會洗澡,因為淡水不足。我難以想像,在熱得出油的昆士蘭省,雖有海風吹拂,但要經歷各種海上及海裡活動,咸水加汗水封著皮膚兩天,會是何等慘痛的感受。然而精神上,天堂般的島嶼實在太令人神往,既然我曾和妹妹一家航海,捱過五個月「醃咸魚」生活,這次僅去兩天,又算得甚麼?何況,今回坐的不是普通的船,而是曾參加多次比賽的帆船,比起我妹夫那艘家庭式雙體船翡翠號,船身長近一倍,達廿三公尺,坐著如此威風的船去看 Whitsunday Islands,像是青少人的專利,我人到中年,誤打誤撞適逢其會,怎能不珍惜這種難得的機會?
下回預告:13 揚帆賽船
近看峽谷,河水乾涸,靈氣盡失。
這地剛遭巨風吹襲,怪不得滿目瘡痍。
苔蘚花園Moss Garden,涼浸浸,好舒服,像開了空調。
苔蘚花園一角,滲出冰涼露水,不知從何而來?
來自捷克的金髮艷女律師,吃多了美味的澳洲麵包,變得珠圓肉潤。
在巨岩之下,齊齊觀賞石頭藝術畫Rock Art。
這些手印顏色鮮明,古物為何有如斯效果?原來是後人不斷「加油」,豈不是破壞古物?
路邊的公園,小橋流水,政府很大手筆。
園內還有泳池,免費供人使用,咦?為何咁嘥?冇人在這裡游水呢?
可能人們寧願跳進海裡,親親大自然,不愛人工化的泳池吧。
遠處白色的點點,是許許多多的帆船,等著載人們去尋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