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落時分的彩虹海灘,名真虛傳,毫無彩虹Feel。
一 勇闖澳洲東岸 (悉尼 - 開恩茲)
第三天 悠閒彩虹沙灘
在香港難得早起的我,來到澳洲參加背包團後,清晨六時半集合已是家常便飯,所以不再怨天怨地,今早特別感恩,因為住單人房,簡直是暢所欲執,亮燈整裝不怕發出嘈音擾人,財物亦可露眼,可以仔細安排暗藏在某些神秘的行李箱角落。更高興的是,集合地點就在樓下,不用披星戴月起牀搵路,省時間又慳氣力。泥氹駕著旅遊小巴準時現身,奇怪的是,出現的團友寥寥可數,等了很久,連我在內只得四名女客,幾時才坐得滿人客開車呢?看來又要在此蹉跎好些歲月。
誰知泥氹關上車門,準備開車,不是吧?就只得四個旅客?泥氹詭異地一笑,補上一句:就四人而已,妳們喜歡坐那裡也可以。說畢便調高來自 IPOD 的音樂聲,俐落地駛離旅店。我後面傳來低沉的女聲,很酷、滿不在乎的說:對啊,全團只有我們四個。我轉身一看,是位睡眼惺忪的棕髮高妹,個子頗瘦,原來她早已從泥氹口中得知,由布里斯班一直到開恩茲,全程一千五百公里,都只得我們四女與泥氹相依為命。
四人團也能成行?不會虧本麼?幸好澳洲經驗沒有取銷這一團,否則我的環遊澳洲大計便要泡湯。這刻我才發覺,平常擠滿客的廿人小巴,空洞洞的時候是多麼舒適,一個領隊照顧四人個旅客,背包團豈不變了豪華團?泥氹的工作也會輕省很多。除了我這個中女之外,其他三位都是年輕女子,坐我前面的編著金色長孖辮、俏臉長滿雀斑;在我旁邊的是束著金色短髮,化了粧、穿著低胸緊身上衣的健美女郎,有美相伴,怪不得泥氹難掩笑意了。
健談的孖辮妹是加拿大來的護士,原來她和我一樣,沒有學滑浪板,但她的理由體面很多,因為腳趾扭傷所以棄權,這位俏護士一定是難得見陽光海灘,一有機會來渡假便狂曬太陽,就算在車子裡也在窗畔吸陽光,莫非身為護士就不怕患皮膚癌?
金髮艷女很爽朗,她對我的印象一定特別好,因為今早我在旅舍幫她推門,好讓她那大堆行李順利通過,如此美艷的女子,一見難忘,可是從她的口音,我完全估不到她是何方神聖,原來她從布拉格來,我還是第一次遇到捷克旅客,想是他們脫離共產世界後,國民在開放的天空中,經濟改善,可以四出外遊,然而我更想不到的,是這位性感女郎的職業,估一百次也不會猜中,她竟是律師,來澳洲為的是學英文,真是錯誤的選擇,無怪口音還是那麼古怪,但我懷疑她究竟是來歎世界,抑或學習,若是認真的話,怎會跑到 Byron Bay 留學三個月?這種渡假勝地,日光浴或學滑浪板就最適合。性感律師指著自己略呈圓潤的小肚,埋怨是天天喫新鮮出爐麵包所致,三個月來體重暴升近廿磅,要積極減肥,言則之前她一定靚得像模特兒,東歐的國家,似乎盛產美人,是上天對鐵幕國家的恩賜吧。
高妹沒有我們那麼幸福,從老遠的祖家愛爾蘭來打工一年,儲夠錢終於可以玩,本應笑容燦爛,卻顯得一臉漠然,是思鄉病?掛著男友?抑或已捱到五勞七傷,元氣未恢復,只是一味屈曲著長長的身驅,蜷在雙人座睡覺。芸芸英語口音之中,我最怕聽的就是愛爾蘭,說話時口裡似是含著甚麼東西,含混不清,加上兩片嘴皮又十分偷懶,說起話來幾乎動也不動,我想讀唇也不能,再夾雜俚語俗語,包保叫我認不出說的是英語。不過有一次我也跌眼鏡,踫到一個語音清晰的北愛爾蘭旅客,我大讚她的英文是難得的易明和悅耳,她笑言因為自己是老師,所以特別注意發音而已,普遍人都得過且過。
泥氹終於開始盡點導遊本份,在往 Glasshouse Mountains 途中,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資料,原來我們正路過一個特別的城市 ─ 全澳洲最多快樂人聚居之處,我不知道那個調查有多可靠,但小鎮的名字,對我來說相當陌生,叫做 Gympie,面露得意神色的泥氹隨即補充,他的家就在這裡。我趕緊望向窗外,欲抓著快樂的奧秘,可是車子怱怱駛過,泥氹根本無停車的打算,我只瞥見一些普通的平房,也許,活在平凡安穩的世界,更易感到知足常樂,反而忙著在大都巿拼搏,追求無止境的物質生活,會落得空虛和迷失,來自快樂小鎮的泥氹,至少沒有抽煙和喝提神飲品,似乎他的精神力量,是來自私人珍藏音樂,他驕傲地說,IPOD 容量有八 Gig 之多,究竟有幾多首歌?多到數不清。我以為今次旅途不愁寂寞,一定有很多好歌聽,可憐喇叭天天只播出強勁的搖滾樂,並無音節旋律可言,苦了我的耳朵。
在南半球越往北走,尤其在夏天,氣溫更覺悶熱,朝早間歇下雨,正好降降溫,抑或是老天知道我們今天的目地是 Rainbow Beach,想為我們製造彩虹?驟雨很識趣,總等我們上了車才大灑特灑,但大家亦有足夠時間欣賞雨後份覺青葱的山巒 Glasshouse Mountains,山的名字是兩百多年前來此探險的庫克船長改的,因其形狀似他家鄉的玻璃窰爐,我看來看去,也只覺得是一磚平平無奇的大岩石,自愧欠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。
昨天看不成 Byron Bay,今天泥氹總算對團友有個交待,讓我們在陽光海岸的 Noosa Heads 海灘自由行,我早已風聞澳洲有個黃金海岸 Gold Coast,原來還有一個 Sunshine Coast 陽光海岸,兩者有何分別呢?原來黃金海岸在布里斯班南面,而陽光海岸就在她的北面,同屬亞熱帶地區,天氣和香港相似,黃金海岸因為上世紀四十年代地產興旺、有如遍地黃金而得名,今天則以大型的主題公園和沙灘吸引遊人,陽光海岸地如其名,以陽光海灘做生招牌,是昆士蘭的旅遊熱點,二次大戰期間,曾是美國大兵的渡假勝地,可惜今日天陰陰,勝地也為之失色。
來到 Noosa Heads,泥氹車速忽然慢了下來,因為巿內到處都是迴旋處,相信是這兒的一大特色,他一邊忙著扭軚,一邊說巿政府刻意拆掉交通燈,是為了令這個海灘小城「非都巿化」,更富悠閒的渡假氣息,我聽不出泥氹究竟是讚賞抑或不屑這種做法,我只覺得政府很有性格,紅綠燈在現今社會,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在有如虎口的馬路,她就是保護神,我已忘記她是都巿的代表物,是催趕人們步伐的罪魁,但我從沒想過要除掉她,需知道很多區民要千方百計爭取,才能安裝一組交通燈。
沒有交通燈的街道,真的會去掉都巿的感覺?開玩笑,除非連車子也趕走吧,不過,走在沒有高樓大廈,只有雅緻高貴的小商店和咖啡廳的街上,的確很有渡假的味道,從周遭的低密度豪宅,便知這是個高尚地帶,幸好陽光與海灘本是天賦的無價寶,不必花費分文,人人皆可如取如攜,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,就算在下住不起向海豪屋,上帝的陽光海灘都是大公無私,賜予好人和壞人、窮人或富人,一直往東走,海灘便在等著我去享受她的潮起潮落,只是頑皮的驟雨十分搗蛋,明知泥氹只配給我們有限時間觀光,竟在我踏上迷人的 Noosa Heads幼沙的當兒,忽來偷襲,非常掃興。
不怕,東岸多的是沙灘,我們今晚住的背包客舍,更是位於著名的彩虹海灘 Rainbow Beach,一聽名字,就猜得到她的美麗和七色彩虹有關,那彩虹卻不是在天上出現,而是在地上 ─ 沙粒由多種不同顏色的礦物產生,在陽光照耀下閃出繽紛的顏色,單是想像一下這個如童話的景像,已經美得不得了。
遊沙灘這種無難度動作,完全不需冒險,豈用泥氹親自出馬?在彩虹海灘的背包客舍安頓我們後,他留下一道錦囊,人人便可以自由活動,一頓閒適的自費午餐後,睡午覺似乎比童話世界更吸引,聽俏護士說,昨晚她住的女子大房,沒有空調,熱得睡不了,已經很慘,到半夜又發生一件嚇人的事,竟有個醉酒漢由露台爬進來,擾攘一番才散去。今天難得有個空閒的下午,大家都把握機會小睡去。
充電之後,我終於儲夠精神研究泥氹留下的錦囊,他推荐的,原來不是彩虹海灘,而是 Carlo Sand Blow,雖然這個名沒有艱深的英文字,個個字我都識,可是我卻不明白是甚麼東東,Sand 是沙,Blow 是吹,加起來「沙吹」又是甚麼?不去看看怎會明白,只要行兩公里路,容易之極。
這小城人少車更少,幸好地圖簡單,路牌又清楚,否則離開巿中心的商店後,要找個路人問路都幾難。奇怪,指示領我到斜路上山,而不是去海灘,還要經過一列設計有型的海景屋,雖然這些色彩亮麗的獨立屋很好看,但是觀光點怎會在住宅區?我是不是走錯了?我連找甚麼模樣的觀景也茫無頭緒,這下怎麼辦?惟有硬著頭皮,照著地圖所示繼續前行。
亂打亂撞,終於找到了,那斜斜的沙路行起來很費勁,但不登上察看,如何破解「沙吹」之謎?不得了,在半山上竟有個如此大的沙丘,居高臨下,一面是沙懸崖,有一百二十米高,望著汪洋,沙怎會堆得這麼高?我不敢太靠邊站,萬一泥沙鬆脫,掉了下去就死定了。往另一邊去,同樣是個沙砌的斜坡,從這兒可以看到沙灘那邊的風光,大自然很神奇,這兒的沙應該是由相反方向吹來,日積月累,形成這個高大的沙丘。這裡看日落一定很美,不過單身女子在如此僻靜的環境,還是早走早著,恐怕天色一暗,我迷路的危機會以幾何級數增加。
向著彩虹沙灘的方向下去,抓緊在日落前看那彩虹奇景。好失望,以為會看到七色彩橋鋪在沙灘,然而在晦暗的日光下,長灘沙粒顯得灰黑,何來燦爛的色彩?是因為今日天陰?還是太陽下山去了?彩虹海灘的彩虹,也許只屬於神話故事。
雖然失落了彩虹,幸好尚有更好的在明天,我們要去一個比彩虹沙灘更特別的地方,那是一個全球最大,完全由沙堆成的島嶼,島上有世上最清淨的水源,原始得連 BBC 的紀錄片 Walking with Dinosaur 也在這裡取景,她就是飛沙島 Fraser Island,我們來彩虹海灘,只因這是一道通往飛沙島的捷徑,明天一早,我們將會找到這區真正的明珠。
下回預告:10 戀戀飛沙島
Glasshouse Mountains像不像玻璃窰爐?
夠眼力嗎?可以看看Glasshouse Mountains的來歷。
Rainbow Beach半山區的靚屋,靚得嚟好似佈景。
站在Carlos Sand Blow之上,這角度看來像某沙灘的一角而已。
想走近欣賞一下,原來石後就是百米沙崖,好牙煙。
從另一方向,可看到百多米之下的沙灘對開的海面。 (此時忽然人有三急,方圓幾里冇公廁,如何是好? 苦思良久,終於,我就地解決了!嘿嘿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