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會內的閱覽室,光猛舒適,有免費報章雜誌及寬頻上網,是背包客的寶地。
二 勇闖澳洲北部 (達爾文)
達爾文 ─ 背包客天堂
我這名超齡背包客,漫遊澳洲大城小鎮,人家以為我在享受人生,實質上一路上風塵僕僕,越來越像個難民。我和達爾文相當有緣,兩個月來路經三次,這個雖然是澳洲北部最大的城巿,人口卻只有十二萬,小城一個,似乎沒甚麼看頭,所以每次路過,我都沒有想過留下來玩玩,恐怕會悶出個鳥來,無奈命運弄人,我參加的旅行團要等三天後才出發,只好硬著頭皮在這城滯住。上網訂背包旅舍,才廿三澳元一晚,比起悉尼和墨爾砵的便宜三分之一,而且還有空調,費用尚算合理。在達爾文這個沒有冬季的夏日之城,每天幾乎攝氏三十度以上高溫,有幸廉住冷氣開放的四人間,我已別無他求,沒有觀光活動也就罷了,當趁機休養一下吧。
世事真的很妙,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,然而不抱任何希望,反而會有意外驚喜,平價旅店,竟然有個游泳池;炎熱小城,原來生活如斯悠閒,真是我這等可憐的難民休養生息的好地方,最棒的是,巿內還隱藏不少免費消閒活動,簡直是背包客的天堂。
泳池在二樓,其實很迷你,之不過,晨早七時,一眾慣於夜夜笙歌的年輕背包客仍然元龍高卧,我正好獨霸小池,試問一個沒有浮水能力的泳客,又怎會嫌泳池細呢?難得的是,睜開惺忪的睡眼,從睡牀踱步到泳池才不過兩分鐘,太近便了,況且又沒有陌生的眼睛注視,嘲笑我那嗆水似的姿勢,我又怎捨得錯過舒展筋骨的良機?在這個寧靜的清晨,獨自浸泡清涼的池水,我差點忘了旅舍就在鬧巿的大街之中,反而有少許錯覺,以為自己在泰國某渡假村嘆世界。
還不到八時,我已堅持不住在小池短距離來回泅泳,於是怱怱結束一生人罕有的游早水活動。為了貪圖獨霸泳池,向來怕水的我,竟一反常態地下水,原來貪念真的會使人亂性,說到底,還是練太極拳更適合我,事不宜遲,趁熬人的熾烈陽光未至,趕快抓來地圖,找個公園練習去。
偌大的一片綠草,就那麼乖乖的在不遠處倘著,無聊地等著晨運客光臨,公園一角有員工悠閒地剪草,空氣飄盪陣陣草本清香,然而在這個辦工時份,香氣想找人來襲也難得很,除了一輛驚鴻一瞥的嬰兒車外,間中才有個人影小跑而過,看來我可以獨霸草場。草地又厚又綠,如鋪了地氈一般,在如此豐美的大草地練太極拳,可說一場造化,這正是積穀防饑的黃金時間,人到中年,我好應該是趕著上班拼搏,卻竟然像公公婆婆般打太極,提早步入老年乎?
人人都知健康就是財富,但誰拿得出時間來鍛鍊身體?以前我每周輕易工作八十小時,卻難得做一個鐘頭運動,天天忙得人仰馬翻,周身疼痛,三頭兩個月犯一次感冒,只能靠啪些保健藥丸維持健康。自從老公捱到英年早逝,我終於痛定思痛,要保重自己。人最大的開支,除了花在滿足一己虛榮這類非必要使費,就是醫療費這種必要開銷,對比起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費,真是大巫見小巫。
有位師奶說得很精警:有錢可以買藥,但買不到健康;有錢可以去娛樂,但買不到快樂;有錢可以買大屋,但買不到家庭。為了積殼防饑,打工打到有損健康和快樂,甚至賠了小命,值得麼?我這個寒微的背包客,縱然住不起花園豪宅,可是澳洲這兒的政府和居民多麼慷慨,在巿中心闢出交通方便、環境優美、遠眺港口的一片黃金地段,還動用大批工作人員維修公園設施,讓我隨意享用,雖不能天長地久,最重要曾經使用。君不見多少香港人捱生捱死買個豪宅,為了供樓養家,夫婦二人惟有日出而作,午夜而歸,大好一間靚屋,自己捱更抵夜換來的家,累得沒有閒情享受,反而白白讓予月入四千元的菲傭姐姐朝夕相對,實太諷刺。
香港地,幾百萬的豪宅都未必有海景可嘆,而在達爾文巿,我這個卑微的背包客卻垂手可得。
闖入海景議會大樓
翻翻 Lonely Planet,才發覺達爾文遍地寶藏,對背包客來說,最重要的事項之一,是可以上網聯繫親友,一來可防產生孤苦零丁的感覺,二來藉此搭通衣食住行的天地綫,而達爾文最令人驚喜的,是免費上網服務,最出人意表的是,這並非某背包客舍的招徠手法,送給客人十五分鐘那種聊勝於無的安排,居然是由當地國會提供,在莊嚴的議會大樓裡、開陽寬敞的閱覽室內、歡迎各界人士使用的服務,貪婪的我,當然要第一時間去檢便宜。
巿中心的主要的街道才不過兩、三條,就算是方向盲,也總不至於迷路。大街的盡頭,是臨海而建、坐落在一片稍微傾斜的草地上、一座雪白的正立方形議會大樓,
雖是政治重地,卻無拒人千里的駕勢,守門的警衞笑容可掬,對不修邊幅背包客毫不介懷,也沒有問長問短,只是例行地請閣下移玉步,由金屬探測器通過,真是易過借火。想起來真唏噓,我們祖家也有立法會,自殖民地時代起,跟平民百姓總是楚河漢界,如此神聖之地,是小巿民去的麼?我自幼連想也不敢想,就算回歸十多年,對我來說,立法會依舊高不可攀,那日才會像達爾文議會那樣平易近人?
沿著清晰的標示找到閱覽室,樓底甚高,毫無壓迫感,開陽寧靜寬敞兼有空調,大樓簇新,裝修平實卻舒適得要命。我鎖定目標,直往電腦區去,有八部電腦之多,全然滿座,不知等到何時?不用怕,在當眼的一角,放著一疊表格,給大家自行登記,原來每人每天可預約使用一小時,無人管理,講個信字,費用全免,絶無其他條件限制,如此服務,真要一讚,我連忙預訂今明兩天。還要一讚再讚的是,這裡除了各式政經雜誌之外,尚有多種報章供訪客瀏覽,我離家數月,久違中文報章,忽然看見星島日報的澳洲版,禁不住翻閱過氣港聞,遊子像驀地回到香江,良久良久,才醒起置身數千里外。
返回現實,眼簾掠過一張奇怪的油畫,畫工普通,為甚麼放在閱覽室的當眼處?畫中有無數的轟炸機,光天白日肆虐,是偷襲珍珠港嗎?不是呀,簡介是說空襲達爾文港,死傷千人,怎麼對這一段歷史,我完全無知?澳洲人也真是大量,在二次大戰遭此慘痛經歷,只是低調悼念。
國會虛空的白牆上,懸掛著大幅大幅的油畫,畫風十分原始,以簡潔的點點和圖案組成,色彩斑斕,一望而知是土著的傑作,但我卻被走廊一角一小張黑白照奪了心神,那是一群穿清裝的百姓,小童比成人還多,他們跟澳洲有何干呢?俯前細閱文字介紹,照片早在百多年前攝於此地,移居達爾文的華人齊齊慶祝聯邦成立。他們從何而來?為甚麼呢?是淘金嗎?原來他們主要來自廣東、福建和星加坡,但並非來掘金礦,而是鋪設電報設施,這件可說是澳洲或時代的大事,讓這個偏處一隅的新興國家,與先進世界聯繫起來,中國人原來功不可沒。可惜到上世紀五十年代,一些思想狹隘的澳洲人,看不過眼華人的興盛,搞其白澳政策驅逐外人,可謂「打完齋唔要和尚」。
下回預告:6 閒逛總督府
靠海而建的達爾文國會大樓,顯得正正方方。
國會內展示的一幀華人照,原來百多年前已有祖國同胞遠來發展。
國會一隅的一幅刺繡Quilting,是曾在二戰時保衛本土的無數英勇名字,挺有意思。
在國會一角,畫家筆下重現二戰時慘被日軍轟炸之達爾文港。
現今的達爾文港,平靜得很,那想到她曾遭戰火摧殘?
街頭一角,仍保留舊巿政大樓受轟炸後的遺跡。
達爾文的土著是何模樣?在街上有展板,在巿內閒逛時可以慢慢研究。
達爾文的土著是何模樣?在街上有展板,在巿內閒逛時可以慢慢研究。
街上一块大石,紀錄當年受日本突擊的往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