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友Audery好幸運,即場被選中,可以餵海豚。
五 勇闖澳洲西部(柏斯 - 達爾文)
第三天 夢姬美亞
昨晚抵達背包客舍,到處黑沉沉,晨早起來才驚覺她就在海邊,這所位於丹含的海豚客棧 Dolphin Lodge at Denham,外型倒像一所高級的海邊渡假酒店,金黃的晨曦,映照臨海的窗戶;淺藍的海水,平靜得像個湖泊,晨光初露的海灘,天色仍暗,是誰大模斯樣攔著我的去路?噢,好大的一隻塘鵝,如此近距離看野生動物,真有點不可思議,我特地為觀海豚而來,真好運氣,同場加演塘鵝奇觀。牠在看海嗎?可能是在找早餐吃。這塘鵝貌似溫馴,樣子很惹笑,有點卡通,應該不會傷害過路人吧,看牠的嘴又尖又大,給牠啄一下也會很痛吧,我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才成。
阿甘說過,七時左右會有海豚現身,叫我們千萬別遲到。海灣大大的,究竟在那兒等海豚出現呢?我來得太早嗎?六時多了,周遭仍然靜悄悄的,是否找錯了地方?
都怪自己太焦急,原來吉時一到,零零星星的遊人徐徐掩至,這兒又不是香港,當然不會弄得人山人海,大概只有數十人而已,如此陣容,我料到即將有怪事發生,看,有一小隊人挽著小桶、直畢行入海中淺水之處,一字排開,我肯定沒有去錯地點,可是海面為何尚無動靜,主角遲到了麼?
守時的海豚
只怪自己眼拙,一團灰黑影其實早已潛水而至,旁邊還有兩三團,開始冒出水面,背部的小黑鰭,有點像鯊魚來襲,若不是夢姬美亞這兒出了名看海豚,真會被黑鰭嚇著。旅遊局的員工和海豚像預先約定,可是他們又沒有無電線通訊,卻於七時左右齊齊集合,太有默契了,手執揚聲器的司儀,呼籲現場觀眾幫手餵飼,有四位幸運兒,應聲踏前至水深及膝之處,接過工作人員從桶裡掏出的小魚,饞嘴的小海豚很有靈性,乖乖地游到他們跟前,張口嘴巴等著吃,我們其中一位女團友柯德莉 Audrey,她真好運氣,有條可愛的海豚在她足踝旁游來游去,牠的眼睛多柔麗,吃魚兒的時候,樣子像笑咪咪的,十分甜美。
多得這些義氣海豚,經常造訪夢姬美亞這個過氣珍珠場,救活經濟,小海豚胡裡胡塗吃下了魚兒,為旅遊局做了義工,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留下一個美麗回憶,反而令我心生歉意,這種魚來將口的覓食方式,會不會害了牠們?每朝到時到候去岸邊等人餵,違反動物的天然的捕獵本能,好比父母過份寵愛兒女,令他們失去自力更生的本事,豈不累了下一代?我們怎忍心令這麼可愛的海豚變得好食懶非,失去求生本能?
史前活化石
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,億萬年來,多少物種因為喪失求生本領,默默無聲在地球上煙滅?但世事真的奇妙,其中有種原始的生物,人們也以為早已絶種,半世紀前竟在這兒被發現,那是甚麼?就是疊層石 Stromatolites,它的始祖可謂年代久遠,約生於三十五億年前,當時地球的氧份極少,所以只有簡單的生命存在,例如一種藍綠海藻 Cyanobacteria,而層疊岩正是由這種海藻組成,多虧這些生物不斷製造氧氣,令地球大氣層的含氧度升至百分之二十,更多不同生物得以孕育滋長,可是卻因物競天擇的殘酷現實,疊層石在五億多年前便無以為繼,如今在地球上只有三處地方發現其踪跡,兩處位於巴哈馬群島,還有一處,就在附近的貝殼灘 Shell Beach,位於咸美連池 Hamelin Pool。
活化石貌不驚人,顏色並不鮮艷,形狀又不獨特,在近岸處的觀景橋所見,水中的疊層石頗為矮小,有些扁扁平平,似破爛的瓦片,有些極不規則,像倒瀉了的石屎
,可以想像地球誕生之時,應該相當難看,幸好我們活在當下,單是看海底的珊瑚礁,已無比精彩。然而其貌不揚也有好處,起碼可以在這裡安居三千年,無人問津,亦因為咸美連池十分之鹹,甚少生物頂得往這類環境,令疊層石得以在此安定繁榮、無憂無慮地生活,但願這光景五千年不變。
貝殼礦場
活化石所在的貝殼灘,尚有一個奇景,就是貝殼礦場 Shell Quarry,獨特的自然環境,累積數千年的貝殼,形成十米深的天然礦藏,海灘長一百一十公里,駕車約一小時才行完,可想而知礦物多豐富。飽經高溫和風化,一粒粒鬆散的貝殼,連成一體,十分堅硬,我們當然不可以拾貝殼串珠鏈,如此的貝殼還有甚麼用途呢?
上世紀初,終於有人想出來了,當時的「開荒牛」、亦即開發這個偏僻之地的居民,極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,有甚麼物料是多、快、好、省呢?他們無意中發現貝殼灘,那些硬化了的貝殼不只完全符合這些條件,亦是理想的絶緣體,可以隔熱,正合炎熱的西澳洲之用,於是就地取材,用鋸把岩化了的貝殼切割,運往地盤,建屋就好像玩砌積木。如今社會富裕,毋需再如此建屋了,貝殼礦只用作修整固有的貝殼建築,和供遊人觀光拍照之用,在無人的礦場閒逛,有如置身迷城,若不是早知這是個貝類礦,目睹那高底凹凸的米白岩磚,還以為這是個古代城鎮,不幸遭火山灰淹沒。
有沒有貝殼屋可供一看呢?還有的,礦場旁邊就是一個博物館,記錄當年「開荒牛」的事蹟,可惜頗為日久失修,令人提不起興趣花錢進去看。其實,要看古物也很容易,也不費分毫,因為館外的爛地之上、陽光之下,隨意擺放了些鏽蝕的煮食用具,相信是開荒年代的生活用品,有爐、茶煲和水勺。另外,油站設施破舊不堪,連幾十年前的褪色標記也不清理,與旁邊那滿身鐵鏽的古老街燈互相輝映,令我以為時光倒流七十年,希望這一切一切,都是刻意展出的文物,而非無人管理的廢物。
第四天 寧格魯珊瑚礁
悠閒地在珊瑚灣的海灘看報紙,嘆了半朝,在數個月來的背包旅客生涯中,從沒如此輕鬆,反而有點不習慣。我身處西澳洲的海底遊樂場,這兒是潛水發燒友的天堂,以前我只知東岸的大堡礁,她的海底奇觀舉世聞名,殊不知一海還比一海美,西澳洲的寧格魯珊瑚礁,絶不比大堡礁遜色,她是全澳洲最大的緣礁,又稱為裙礁 Fringing Reef,這些珊瑚礁生長在陸地邊緣,所以觀礁舒服得很,不用坐船到老遠的深海,在岸邊用肉眼已得見珊瑚礁,對怕暈船浪的遊人,真是莫大的喜訊。能夠在近岸處長出珊瑚礁,可以想像這地的水域相當平靜,而且較少污染,這兒的遊客比東岸少得多,珊瑚亦樂得清靜,快樂成長。
許多人夢寐以求到澳洲的珊瑚海岸,為了甚麼?我有位朋友,特地來潛水慶祝生日,為的是與全世界最大的魚兒游泳,這魚就是鯨鯊 Whale Shark,除了巨魚之外,其實還有許多海洋生物,例如海龜、儒艮、海豚和座頭鯨,果真是個海底遊樂場,我這個怕水之人,來到這兒,何樂之有?反正今天的活動要自費,我不如省著點吧。但是難得來到如此不食人間煙火的海洋,只在海灘小坐,未免太儍。中午時分,阿甘載我們到埃克斯茅斯 Exmouth,這兒有眾多海上活動可供選擇,我思前想後,終於選了一項 ─ 坐玻璃底船 Glass Bottom Boat。
坐船觀海底奇觀,真寫意,只需垂頭望船底,水底一目了然,船開行不一會,緣礁盡在眼底,記得上次我去大堡礁,坐了一小時的快船,航行三十公里,我還得跳進水裡,才得見珊瑚一面,暈船一整天,真是苦中作樂。今次舒服得多,珊瑚就在岸邊,且長得濃濃密密,像一朵朵巨型的綠色玫瑰,蕩漾在翡翠綠的海水之中。這兒和大堡礁很不同,大堡礁海水很藍,珊瑚有不同形狀,色彩繽紛,珊瑚魚也是艷麗多彩。然而在寧格魯珊瑚礁,主角並非魚兒,而是大海龜,雖然牠沒有魚兒的矯捷和艷彩,卻別有一份寧靜安舒,看牠們懶洋洋在船底划過,與世無爭,好有福氣。
同船團友趕快換上潛水衣,進入海底遊樂場浮潛去,我嘛,謹向那些海龜學習,懶洋洋安坐玻璃船,靜觀世態,養吾浩然之氣。
下回預告:10 崖地溪
這次住的Dolphin Lodge背包客舍,外型像不像高級渡假酒店?
客舍就在海邊,清晨的景色很美,有如置身湖畔。
漫步海邊,想找觀海豚之處,前面忽然有隻東西擋路,我不是說阿湯,而是他在獵影的塘鵝。
難得享受祥和的早晨景緻,拍下來留念。
Monkey Mia 原來不以猴子聞名,而是海豚。
嚇得我,以為是大白鯊出現!
魚兒到口,海豚眉開眼笑。
看罷活潑的海豚,來看活化石。
這種疊層石的始祖,傳說三十五億年前,已在地球生活。
如斯珍貴的活化石,為何乏人問津,遊人鮮至?
可能是它生得醜吧,也好,可以無人打擾,繼續活多N億年。
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Shell Beach,原來暗藏一個大寶藏。
沙堆之下,積壓無數的貝殼,活像個天然的礦場。
貝殼層層疊疊,異常堅硬,用機器切開,就是現成的環保型建材。
北上至寧格魯海灣看珊瑚礁,今次不怕暈船,因為珊瑚近岸邊,玻璃船早已守候。
這水域有很多大海龜,若到更深處潛水,可能遇上全世界最大的魚類--鯨鯊。
這海龜很識Do,在我們的玻璃船底經過,又左右穿梭,似乎很愛上鏡。
不用潛水也可以看到水底世界,真是畏水的我的佳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