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去掉了鏡頭前的水壩設施,單看那遠山淨水,多麼美!
五 勇闖澳洲西部(柏斯 - 達爾文)
第十九天 西澳洲北部最大城巿-Kununurra
離開「蹦高蹦高」,告別荒山野地,只消往北行約二百公里,便回到可以使用貨幣的塵世 ─ Kununurra,K 城是西澳洲最北的大城,平時人口約七千,高峰期達萬人,她的名字一看而知是土語,意思是大河 Big River,真正水頭充足,因為這城不只大河交滙,全澳洲最大的人工湖就在附近,名為雅佳湖 Lake Argyle,湖有多大?面積一百平方公里。雀斑安排全團入住 Caravan Park,這營地設備齊全,所以今天我不用偷偷摸摸,以水喉沖身,可以盡情洗掉積了近一周的污垢,營內更有小型泳池,近年澳洲南方頻鬧旱災,在北部竟連背包客也有如此的「豪華」的待遇,令人感慨。
這天,僅有的觀光活動,是晨早登高觀 K 城,接著雀斑忙著辦補給,往超巿採購食用,供最後兩天使用,撇下團友自由活動,眾人在西澳經歷兩個多星期「南征北戰」,在無甚可觀的 K 城,人人都樂得「放假」休養一下。
第二十天 亮麗水壩
全澳洲最大的人工湖,當然不可不看,雖說這個雅佳湖並非天然,但在天朗氣清、藍天白雲之際來觀賞,她竟有一份難得的寧靜美態,湖面如鏡,景色絶對不遜於一些自然的湖光山色。半世紀前,K 城為了打造水利工程而興建奧德河水壩 Ord River Dam,不只灌溉了七百五十平方公里的農地,更一箭雙鵰,締造出怡人的旅遊勝景,還得了個澳洲第一名銜,每年引來不少遊人,這個地方政府一定不會是個跛腳鴨式看守政府,若果能夠研究出北水南調之法,那便更加頂呱呱。
講到水,自古至今,都是關係民生福祉的頭號問題,澳洲二百年前尚在殖民時期,無數探險家為了找水源,前赴後繼,深入不毛,當年尚未發明飛行工具,不似今日,坐直昇機如食生菜,這個遼闊的新國度對人們來說,簡直是個謎,有些人曾以為,澳洲內陸有片汪洋,其中有位仁兄格可利 Augustus Gregory,滿腔熱誠,以十六個月時間,勇闖萬多公里,其中八千為陸路、三千走水路,最後當然得個桔,而且半路中途非常倒霉地撞了船,雀斑特地帶我們到撞船現場 ─ Timber Creek,當年他用此地的木材修船,故將此處取名木材河,地點相當容易認,因有株巨型的煲鴨樹為記,樹身上還刻有大大隻字July 2 1856,格老兄可能發夢也估不到,竟然因禍得福,名留後世。
屈指一算,我在澳洲已遊了五個月,大大話話經過萬里路,路程之長,幾乎和格老兄不相上下,他靠四隻腳的馬兒,隨時又要馬死落地行;我靠四個碌的車子,經常有冷氣可嘆,還常常呻艱苦,真不識世界艱難。
明天就是西澳遊的最後一天,最「苦」的日子即將完結,不用再呻下去了...
第二十一天 伊迪芙瀑布
西澳遊的最後一天,尚有何精彩活動?
甚麼?往嘉芙蓮鎮?很耳熟的名字,終於記起來了,個多月前由達爾文往愛麗斯泉,早已路過這個小鎮,她是澳洲北部的交通要塞,距我們行程的終站達爾文,約三百公里。在這個必經之地,團友很有義氣地幫雀斑去超巿買野餐食物,我當然不甘後人,趁機滿足一己私慾 ─ 既去嘆冷氣,而更重要的去搶購久違了的新鮮水果,在乾蒸蒸的西澳,沒吃水果似有一世紀,雖然雀斑只讓選便宜的品種 ─ 橙和蘋果,我已覺無比滿足。
接著往那兒去?往嘉芙蓮峽?好熟悉的名字,個多月前不是去了麼?坐船遊河峽、看土著壁畫兼觀鱷,不是要再來一次吧?
原來不是,皆因這個喜芙蓮峽佔地甚大,我們已到了峽的西端,雀斑想帶我們去伊迪芙瀑布 Edith Falls,游游水罷了。過去數月,經歷澳洲鮮為人到的水泉洗禮,對這個猶在路旁的伊迪芙瀑布,我當然全無興趣。寄望下一個活動,會為我留下深刻的回憶、為我的冒險之旅劃了完美的句號吧。
最後的項目終於到了,雀斑幹啥?竟在一油站停車?這油站似曾相識,我想起來了,它後邊就是著名酒吧 Adelaide River Inn,鎮店之寶乃是水牛明星查理,夠了,我對 Charlie 的印象太深刻,再看恐怕會要發惡夢,今次就為我的行程留個省略號吧。
然而,重臨達爾文,我像捨不得離去,在這個好食好住的背包客天堂,眨眼過了閒適的一星期,屈指一數,我的回港機票,尚餘三周才夠期,可便浪費掉,得要多看點地方才回去,老是留在天堂,太安舒了,我這個新晉背包客倒有點不慣。然而在澳洲已看了好些地方,還有甚麼漏網之魚呢?
下回預告:
勇闖澳洲-後記
全澳洲最大的人工湖 — Lake Argyle。
人口只得七千的Kununurra,卻是西澳北部的最大城市。
Kununrra煙霧迷離,景緻浪漫,雀斑說其實是農民放火,除掉枯樹雜草。
這Boab樹身刻有July 2, 1856,記念探險家Gregory當年在此修船。
Timber Creek — 個半世紀前Gregory的撞船事件在此上演。
Edith Falls — 嘉芙蓮峽的其中一個瀑布,氣勢有點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