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渡假村停留兩小時午膳,妹夫發燒,在樹蔭下休息,一家人遊興大減!
下一目標是往海邊渡假村午膳,一路上妹夫開始發燒,阿琴心感不妙,似乎他真的中了珊瑚毒,幸有阿湯同行,稍覺安心,為了不掃各人的興致,仍緊跟大隊。
甫抵渡假村,阿琴便搜購必理痛。妹夫胃口全失,只覺口乾,吃了藥便在沙灘的椰樹蔭下躺著,希望在此停留的兩個小時內可以回復精神。
這個渡假村很平民化,草棚形式的飯堂,供應漢堡包、沙律、炸魚薯條之類的簡餐,人均約五十港元消費,若租沙灘屋,每晚亦只二百元左右,週末更有抵食自助餐,所以有些船民計劃來此渡週末,轉換環境。
下午尋找隱世農民,看看田園生活,妹夫仍很疲乏,留在車子小睡。在眾人圍觀之下,隱世農民開始用大笪地賣藝的腔調,介紹香濃椰漿的製作方法,他說在薩摩亞是由男人下廚,又揶揄女人手腳太慢,邊說邊飛快地撕去椰子外層的粗纖維,方法與阿來牧師無異,所不同的,是這個椰子較熟而已。
他指著椰子上三個小圓點,謂古時神話流傳,由於椰子是蛇的化身,那些圓點本來是眼睛,乃死穴所在,只要對準眼下一劈,即其後頸部位,椰子自會裂開,說畢便使勁一劈,果言不虛。內裡汁液不多,他只取潔白椰肉,極速刨成大堆椰蓉,分批放進一束米黃色的椰殼纖維,然後像扭毛巾似的擰出乳白的椰漿,全程只十五分鐘,怪不得他牙擦擦。
本地人週日依然用傳統方法煮食,姑且叫石頭燒吧,其實相當原始,在地上挖個洞,放進燒得紅紅的大石頭,然後用芋頭葉包著魚、豬肉、蕃薯或蔬菜等,也不用調味,只加上一些鮮椰漿,做成一包包,放在滾燙的石上,蓋以泥板焗之,朝早去教堂之前備妥,中午返家便開餐,十分簡便。
隱世農民的園子裡,還種有各式植物和農產品,可以不假外求,遊人每位象徵式收十元港幣左右入場費,夠這位老人家過活了,遠眺但見高山瀑布,低處又有密林,若無遊客到訪,應該十分清幽。
阿琴這時卻無心看景,決定放棄餘下行程,陪老公去醫院。阿湯和靚太十分義氣,和我們共同進退。可是到了醫院,發現已關了門,由於今天是週末之故,於是阿湯去問仙地借了一些抗生素,讓妹夫先行服用,因為據他觀察,妹夫與仙地同病相連,只要靜養幾天,應無大礙。
下回預告:3.6 禍不單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