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網查資料,發現本地一日遊,費用約一百多港元至三百元不等,師奶貪小便宜乃天公地道,當然由最平開始研究!於是,細讀東尼環島遊的資料,然後再看貴價的有何優勝,比對一下。
咦?行程大同小異,但東尼那個團,連 Lonely Planet 都誠意推薦,而且平一大截,當然不作他選!
早上十時半,東尼開著麵包車來接我,車上已有六個客人。東尼是個五、六十歲的英國人,來湯加十多年,幾乎天天帶團,介紹此地的風土人情給世界各地遊子,對湯加的感情更勝祖家。他除了做導遊兼司機外,更是旅館老闆,以價廉作招徠,是日行程結束,特備節目是去東尼的店飲 Kava,對從未試過這種特飲的遊客,頗為吸引。
車子先往東北走,沿途多是種植區,東尼開始講解各類植物和土產,大都是本地人日常食用之物;如山芋、樹薯、南瓜等,頭兩種為國民主食,澱粉質奇高。本地南瓜近年更被日本大量搜購,東尼指著地上一堆堆小山丘般高的橙紅南瓜,嘲諷地說,那是剛收成的,品質絶對好,只是大小不符合日本人的嚴格規定,所以當廢物處理。
東尼接著挖苦國人庸懶,因為山芋和樹薯很粗生,根本無需打理,價錢特平,所以到處可見。這裡天氣又熱,人民情願賦閒在家,街上難見男人出沒,下田更為罕見。兼且,他們又愛吃入口的罐頭咸牛肉和羊腩,因此湯加超過九成人過胖,心臟病和糖尿病人特多,但由於傳統上特別尊崇龐大身軀,人們也不介意擁有相撲手身型。
沿海南下,看天然奇觀 Blowhole,有人譯為噴水孔或浪沖孔。據東尼說,世界上只三兩個地方有此奇景,這兒的並非一個或數個孔兒,而是五公里長、一個接一個、像噴泉似的水柱,隨著勁浪沖激岸邊的暗礁,海水經由千年侵蝕的礁洞疾射而出,巨浪嘭嘭作响,飛泉此起彼伏,可躍至三十米高,約十層樓一般,十分壯觀!
之後,東尼把車子停在一處平靜的暗礁,與幾位客人游泳去了,礁石低窪處活像多個小池,深淺有異,碧藍粉綠,看東尼優哉悠哉暢泳,難怪天天帶團都不厭!
沿湯加塔布的東岸而上,特別多古蹟,最古老的是十三世紀流傳至今的石門;高五米,由三條石柱架成,就像英國的石柱群 Stonehenge,但這兒只單丁一個。
較近代的是庫克船長的登陸地點,相傳在十八世紀末,他初訪此蠻荒之地,遇上村民在岸邊開營火會,認為土著十分友善,故將此地名為友善群島。
行程實在非常豐富,但東尼話好戲仍在後頭,要帶我們看潮退奇景,究竟何奇之有?
遠遠見岸邊淺灘上有物體蠢動,下車細看,一隻隻可愛小豬嘜從四方湧現,一直低著頭用鼻嗅著嗅著,在找吃的,這些豬嘜不太懶啊!東尼稱牠們為 Fishing Pig。豬都會得捉魚,又幾醒喎!
下回預告:4.17 雲妮之家
Blowhole水力強勁,但旁邊的水池,則十分平靜,可以游泳浸浴。
古老石門,有七百年歷史。
勤力的捕魚豬豬,每到黄昏出動搵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