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的文化中心,可以一看,但湯加盛宴卻比不上小村子的風味。
湯加國立文化中心離開市中心數分鐘車程,翠綠色的幾座大樓已然褪色,內裡的博物館像個大禮堂,但陳設不多,顯得有點凋零,日間來訪的遊人零星落索。
下午兩時有場文化滙萃,來賓都進入了博物館對面的大禮堂,一位又高又瘦的女司儀先作開場白,這年輕玉女看來有六呎高,身型在湯加極之罕見。先由十位男女表演十五分鐘民俗舞,乃盛宴表演的翻版,舞者都很面熟。
舞畢,玉女帶著我們三、五個散客往室外參觀,民以食為天,由煮食開始。湯加傳統也是做石頭燒,由裝扮成土著的男子,把生的雞肉放在葉子上,加點椰漿然後包裹,放入地洞的一堆已燒紅石頭內,再加幾個木薯,之後蓋好,便成為一個環保型地熱式焗爐,請大家半小時後回來開餐。
之後去草棚看傳統的湯加布藝 Tapa,但負責的人員卻開了小差,玉女唯有兼任,使出纖纖玉手做示範。這種布由樹的纖維製成,嚴格來說不過是紙,但湯加傳統卻用它來做衣服、裙子和被子,也可以作掛牆裝飾,在婚嫁時更會以這物料做嫁衣。
湯加特產構樹 Paper Mulberry,又稱楮桑,取內層白色部分的樹皮,刨出薄薄的一層,約手掌濶,長則與身高相約,先曬乾後浸泡至柔軟,然後平鋪在一條大木樁上,用一個磚頭形狀的木槌,不斷擊打,令纖維變薄,之後像變魔術一般,樹皮加濶一倍有多!我試槌了一會,用具不算重,但槌得多好易手軟兼肩痛。
將兩層樹皮垂直交疊,掃上由植物提煉出來的澱粉質,再耐心槌打,樹皮便糊合一起,成為紙布,要做幾大張都得!再經一重煙燻手續,變作淡啡色,就成為 Tapa,可隨意髹上由植物汁液造成的深啡顏料,畫上各式的禽鳥植物圖案,便大功告成!
吓!不禁問玉女,這種衣服相當化學噃!
玉女說,其實布質柔韌,比起易乾易斷的草裙好得多!
又到三點三,石頭燒剛剛夠鐘出爐,好一份特色下午茶餐。文化中心僅收六十港元,有得食,又增廣見聞,值得發揚光大!
下回預告:4.15 湯加首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