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色慘然,麥哥利島被灰霧籠罩,失了影踪。
Day 20 Macquerie Island
56°30’S 158°49’E +6℃
No morning call, anchor at Macquerie
在破冰船上,新哥每朝都會以磁性的聲綫喚醒團友,可是今天例外,因昨晚的午夜派對,終於打亂了船上的生活規律,連早午兩餐都要併作一餐,美其名叫做 Brunch,由九時供應至十一時,平時早餐則由七時半至九時,午餐由十二時半至一時半,通常頗為旺場,但今天我十時到餐廳,仍是渺無人跡,看來大家都樂得賴牀迎新歲,反正這天又是個航海日,大可以懶洋洋。未來數天僅餘一項登岸活動,就是到次南極一個獨特的小島,名叫麥哥利島 Macquarie Island,預計傍晚會到達這個澳洲屬土。
麥哥利島,是個面積只有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窄長小島,比大嶼山大少許而已,究竟有甚麼特別?原來她是由海床構成,換言之,本來在海底兩千米深的地殼,無端端被擠出水面,這個奇怪的島嶼,在全世界堪稱獨一無二,我如此怕水,本應一生無緣踏足海底世界,但因為來到麥哥利島,我可以親眼目睹鮮為人見的海床了。
說來也很奇怪,雖然我們住在地球,但是對於海底的認識,遠遠不及那遙遠的月球表面,在超級天文望遠鏡下,月球的凹凹凸凸一覽無遺,甚至幾十年前已有太空人在上面玩彈跳,可是近在咫尺的海洋卻是那麼神秘,令人看不透、觸不著,難怪當科學家發現麥哥利島,簡直如獲至寶,因為研究海床,再不用大費周張潛水勘探,容易得多了。
麥哥利島還有另一妙處,原來她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小島,只有七十萬年歷史,加上這一帶的地殼仍然十分活躍,不只經常會有小型震動,而且平均每年更有一次黎克特制六級以上地震,所以她尚未定型,對喜歡研究地質的朋友來說,這小島就像個天堂。而對於一般遊人而言,這裡也別具吸引力,她在一九九七年已擠身聯合國世界遺產,除因為地理結構特殊之外,更有優美的環境,和豐富的海洋生物,我們專家組的東尼,多年前曾在這裡的科研基地研究海豹生態,其貌不揚又極之笨鈍的海豹,在他的眼中是最可愛的生物。
其實島上的海豹曾有段坎坷的歲月,因為在十九世紀初開始,超過整整一個世紀,島上長駐海豹殺手,專門謀害皮毛海豹 Fur Seal,取其皮,搾其油,以此營生,經營十八個月,獲十二萬塊皮毛海豹皮,趕盡殺絶皮毛海豹後,又向象海豹和企鵝下毒手,十分無良,但亦可知當年這島的野生動物陣容相當鼎盛,希望今天牠們已回復當年勇,讓團友一飽眼福。
但東尼向我們大潑冷水,他說這島處於南極匯流,加上海洋氣候,不只天氣古怪,而且浪大兼有暗湧,兩百年來曾有多次沉船事故,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之中,三百天是雨天,經常陰風陣陣,霧氣迷漫,就算成功登陸,也會被濛瀧寒雨掃興。似乎他也不是危言聳聽,今天的確頗大浪,天陰夾著細雨,計起來,有六分之五機會遇上壞天氣,不過,反正明天才要登陸,明天的憂慮還是留給明天吧。
傍晚六時半,當破冰船悄然到達麥哥利島,我便往橋頭堡去,視察這個海底奇珍,有何特異之處。窗外隱現雲霧深鎖的小島,情況有點不妙,但願明天會更好。不知從那裡來的傳言,今晚可能會看到極光,我抬頭一望,那片本來灰白的天空,不知何時已靜靜地轉晴,莫非她今晚準備發放幻彩的亮光?
雖然半信半疑,我還是捱更抵夜等極光到來,慌怕失了今晚的機會,下次更是遙遙無期。晚上十時半才日落,午夜十二時天幕還未黑透,我在甲板上舉頭望天,弄得頸項痠麻,那有甚麼奇光。從船頭慢慢踱到船尾,然後由船尾踱到船頭,體溫已漸漸與氣溫看齊,我雖然畏冷,但仍死心不息,再鼓其餘溫觀天。噫,似有淡淡的螢光綠色漫過天空,也許這就是極光吧,但比起早前在電影極地雪犬所見的那一幕,雪犬主角傻傻地觀看空中一簾簾幻化著紫、藍、綠色的極光,我眼前的實在小巫見大巫。完美的極光,也許只會在銀幕上演,人生那得一回?我黯然接受這冷酷的現實,低頭拖著冰凍的步伐離去。
下回預告:第二十一天 海豹的口氣好可怕
航行的精神寄托就是美食,最幸福是每天的甜品都會轉款,在沉悶的日子,著實令人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