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特角的雅致小屋,有甚麼來歷?
我從地圖發現,深入薩拉曼卡巿集,當中有條暗道,可以通往荷巴特的發祥地──巴特里角 Battery Point。這個英文名真考起我,Battery 意思是電池,這裡兩百年前何來有電池呢?而且還自成一角,太奇怪了。查查電典,才明白這字含義甚多,又解作「砲臺」、「層架式雞籠」、「一群」、「毆打」、棒球隊的「投手」和「捕手」。一字多義,和我們的中國文字不遑多讓。
既然巴特里角坐擁海邊一隅,且就近荷巴特心臟區,坐得地利,開埠初期應是個砲臺,無理由是養鷄之地。我為了一睹如今貴為黃金地段的巴特里角,先要尋幽探秘,在巿集的帳篷後,人潮漸稀疏之處,找一條橫街,名為嘉利石階 Kelly's Steps,步上石階便可達目的地。我以為小小的樓梯街一定難找,幸好巿政府的路標十分清晰,醒醒目目高掛在路口,抵讚。
旅行像尋寶遊戲,隨時有意外驚喜,小徑打掃得很乾淨,雖則兩旁的樓房似隔一道頹垣,長出荒草,奇怪的是,前面的遊人竟在樓梯上方,駐足窺視石屋的內裡乾坤,還亮出一個會心微笑。噫,有甚麼好看?
頹垣之內,原來並非敗瓦,而是別有洞天,大大的後園,顯得空盪盪的,何趣之有?玄機卻在地上,平整地鋪了一層細沙石,零散地放置了一個個小東西,咦,那綠綠的是甚麼?落足近視眼力,還是看不出其所以,惟有走到後門鐵閘小縫看個究竟,十足偷窺狂。原來是蘋果,真古怪,放那麼多蘋果在地上幹嗎?還砌出一大個欖形圖案,又架起一組竹枝模型,莫非這就是藝術?我真的少見多怪,也許是因為香港太擠迫,沒有地土空間,思想發展也遭窒礙。
聞說塔斯曼尼亞在七十年代,因出產優質蘋果令經濟回復生機,可能人們是以對蘋果特別有好感,說到底,藝術的生命,源出於生活。街角另一邊,有間藝術廊的窗櫥,掛上一串串長短不同,藍、綠和透明的波浪花兒,在射燈下,這組藝術品亮麗可愛,原來是用汽水膠樽底做的,其實廢物也可以很藝術。
古舊建築物命運也相若,棄之是垃圾,重之是藝術,雄據巴特里角的舊屋便是明證,以前屬海員或砲兵的宿舍,逃過清拆一刼的話,只要悉心維護,髹上雅致的色彩,便成為特色住宅、古董店、精緻咖啡廳或酒吧,高級的古宅,則變為華麗豪宅或博物館,襯托著那百多年前興建的聖佐治教堂。
依山而建的房屋,居高臨下,盡覽荷巴特巿以及蘇利雲港 Sullivan's Cove 的美景,住在這裡真寫意,在周末的下午,彎彎的小路兩旁泊滿車子,街上行人稀少,十分恬靜,人們一定躲在安樂窩中,享受假期的閒適,又或者與親戚朋友歡聚一堂。我這過路人,可趁機細賞英式傳統的小屋風情,屋子設計各具特色,難得是主人似在爭妍鬥艷,各家自髹上優美的色調,教人目不睱給,可恨我相機的電子儲存咭竟然爆滿,否則一定為每間屋拍張玉照留念。
餓了累了,在一家小咖啡廳歇腳,櫥窗內是琳瑯滿目的三文治和糕點,怎捨得不試?來一客三文魚配水煮蛋麵包,營養有益,豐腴美妙。
下回預告: 3 免費一日遊
船廠在1858年為員工建的平房,每單位售二十鎊。
從蘇利雲港望巴特里角
超美味的三文魚Open sandwich。
行經樓梯街,遇見奇閘,閘上有縫,勾起人類偷窺的劣根性!
從閘縫窺見,排列有致的青蘋果,是甚麼玩法?
八卦心驅使,由高角度再探看,仍想不出所以。大抵這就是藝術吧!
巿集旁的藝術館櫉窗,掛飾閃亮迷人。
原來是塑膠瓶底,廢物也變得充滿藝術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