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邊這組雕塑,紀念百年前的南極探險事蹟。
在荷巴特巿遊玩,就算兩袖清風,也可以找到很多好去處,讓人生過得很充實。黎明即起,在魚肚白的天際下,讓微涼的晨風洗滌心靈,披風飲露漫步到海傍,天邊逐漸現出紅霞,然後幻變成燦爛金黃,藍藍的海水一閃一閃地蕩漾,薩拉曼卡一帶的如茵草地,也添上一層金光。國會外偌大的一個草坪,巨木婆娑,正好為我遮蔽耀眼的朝暉,讓我在柔軟的小草上,放肆地輕踏,操練一套太極拳,吸收大地精華。
精神抖擻,沿海步往博物館,浸淫一點文化氣息,儘可放慢腳步,因這家位於臨海麥哥利街的塔斯曼尼博物館暨藝術館,十時才開門,遲是遲了一點,但人家每年才休業三天──聖誕節、耶穌受難節和澳新軍團紀念日 ANZAC Day,遲少少開場也應體諒。況且,展品放滿四層樓,而且免費入場,看展覽之餘,還可順便參觀這座全城第二古舊的建築物。去博物館一路上亦大有看頭,海濱樹立流動展品,諸如金屬雕塑和圖文並荗的海報,介紹荷巴特巿的歷史,在物異人遷的原址上,細閱百多年前的事蹟,方知碼頭一帶曾遭火刼之殃,港口曾見證南極英雄絡繹不絕的風光,既有辛酸,也有輝煌。
這巿像個露天博物館,展品無處不在,街頭踱步,低頭思故鄉之時,忽見地上有片地磚,細閱那簡單的文字,原來是百多年前的監獄所在、首位女犯人行刑之處,不禁打了個冷顫。過馬路等轉紅綠燈,抬頭望見電燈柱上,有個展示牌,也是圖文兼備,上面那幅黑白文物照的建築物很面熟,不就是在我身旁那一幢?等過馬路也絶不會浪費時間,可以了解城市一下的歷史發展,從而加深認識和歸屬感,管理這巿的領導人真用心。
不過,在正式的展館內最吸引我的專題,並不是島上的發展史,而是她的南極展館,館中最搶鏡的,不是眾多南極英雄的威水史,而是我在南極之旅認識的一位工作人員樂伯 Rod Ledingham,在展廳播放的電視特輯,我赫然看見他的大頭畫面,原來他在眉飛色舞暢談南極工作心得,片中也有介紹我所乘坐的破冰船英姿,令我忽然虛榮得飄飄然。展品中最好玩的是南極的巨大地圖模型,參觀者可按鈕選擇觀看各個基地的實況,雖然不是即時轉播,而是數天前的影像,但能一睹南極真貌,冰凍天涯近在指尖的感覺,有點震撼。
在戶內消磨半天,要重見天日提提神,春去夏來的荷巴特巿,繁花似錦,植物公園當然是最佳選擇。為貫徹慳儉精神,捨巴士不搭,走半小時路去,省下兩、三塊錢澳幣,折合十多港元,夠飲杯咖啡或茶,而喝這杯茶的上佳地點,就是植物公園內的咖啡館,在凌空的露台,林木簇擁,鳥兒唱和,呷口熱茶,深吸鮮氣,怡神解累。
穿梭繁花之中,我刻意找薰衣草,看看究竟塔斯曼尼亞的品種有何玄妙,順便拍些照片,雖不能取代被海關沒收的薰衣草香包,只希望聊慰我好友的失落心靈。可能是心理作用,我覺得這裡小國寡民,空氣較少污染,連植物也不染俗塵,明明淨淨,園裡的薰衣草佔地甚少,但有深紫、紫藍和粉紅三種顏色,比想像中幼細,我俯身去嗅一嗅,很失望,那有甚麼味道,我有美國女友曾教我,摘些香草,用指頭揉搓,草的精華便會出來,我都知道不應隨便採摘,但敵不過我的好奇心,見人少少,幹一次缺德的勾當,鬼鬼祟祟地摘下丁點葉子,有樣學樣,果然聞到一陣草本芳香,願這兒的花草快高長大,讓我這樣的偷香賊不致太過內咎。
目迷五色,顏色形態千嬌百媚的花卉,想也不會想到,我在公園所見,最深印象和最驚嘆的,並不是花,而是仙人掌類植物,驟眼望去,一片綠色一堆刺,無甚美感,也不起眼,近看才發現它的形狀千奇百怪,再貼近一些,卻變成一排排圖案,十分有規律,有些則是放射形的,令我感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,無窮無盡,許多的生命都黙黙無聲,為世人活著,我們天天如取如攜,幾時會留意過它們?細細欣賞呢?別說要翻土流汗去愛護它們了。
我用心拍了幾幀靚相,準備日後放上電腦做 Screensaver。把活物電子化,常伴眼前,真是現代人的悲哀。
Tasmania Museum and Art Gallery
下回預告: 4 情迷朱古力
Hobart巿像個露天博物館,到處都有展示,方便有心人隨時穿越本巿的百年滄桑。
在巿中心等過馬路,也令人增廣見聞,因那古色古香的電燈柱,正有圖文介紹對面的銀行地標。
最佳的免費康文活動 — 參觀博物館。
南極展覽廳入口。
我在破冰船認識的嚮導樂伯,從事南極相闗工作幾十年。
在日本亭園的楓葉,小巧可愛。
植物公園內的仙人掌。
近看仙人掌,感悟生命的玄妙。
此地的薰衣草,顏色特別艷麗。
街頭的野生植物,同樣可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