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北領地,正式進入南澳洲。
三 勇闖澳洲中部(愛麗絲泉- 阿德雷德)
第三天 世界澳寶之都
兩天石頭記過後,便告別北領地,南下另一個省份 ─ 南澳洲 Southern Australia。今日仍然打破不了早起的惡運,清晨五時半,輪軚又滾滾前行,輪上盡是昏沉沉的旅客,除了一個目光閃爍的瘦舵手,只有他才知道往那條路走,方能找到荒漠中隱秘的地下城。
這個地下城叫箍巴批地 Coober Pedy,在地球的悠長歷史之中,只是個十分年青的城市,還不滿百歲,有趣的是,當年(1913年)發現她的人,也相當年幼,只有十四歲,叫做 Willie Hutchison,本來箍巴批地並非與生俱來就是個地下城,都是因那小子 Willie 好運氣,竟在此地發現寶石 Opal,於是引來無數掘寶奇兵,掘下掘下,掘出一個離奇的地下城巿。
箍巴批地出產的寶石品質優良,在全球數一數二,更成為代表澳洲的寶石。提起 Opal,人們就會想到澳洲,索性把 Opal 喚作澳寶,不過,相信不會有很多人知道,行銷全球的澳寶主產地,正正就在這兒,箍巴批地不是歐洲探險者的名字,而是由土著口中的 Kupa-piti 變化出來的,意思是甚麼?就是白人的洞穴,鑽地洞為的當然是尋寶石了。
自發現澳寶後,箍巴批地被鑽得滿目瘡痍,寸草不生,活像核戰之後,如此堪憐的地況,倒吸引好幾部電影遠來取景。這兒的澳普似是採之不盡,開採將近一個世紀後,尚有七十個礦場、在方圓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運作,街上人跡杳然,來自四十五個國家的三千五百居民,似乎都愛躲在地洞,為甚麼?因為地底冬暖夏涼,尤如長年開放著免費空調,不知甚麼原因,總之經常保持令人舒適的攝氏廿四度,誰個願住地面呢?這裡的夏日好火熱,攝氏四十度絶不稀奇,但冬天晚上卻冷得只有幾度,為免寒暑相煎,還是住地窿好得多。
住地洞除了省電費,最吸引人的,是有如冇王管,無人收費,難怪引來全球的尋寶客來踫運氣,隨便找一块地,掘呀掘,掘出寶石,先發一筆大財,萬一中空寶也不是問題,馬上轉移陣地,所以遊人來到箍巴批地,走路一定要帶眼,否則誤踩地洞,便一失足成千古恨,不過,倘若遇到無人佔用的地洞,何妨雀巢鳩佔?把它佈置成溫馨的家,若遇不上也沒關係,也可有樣學樣挖大窿,尋寶之後,霸佔地穴自住。住地穴的滋味如何?今天晚上有機會一試,這兒的背包旅舍,正是地穴式建築,不單止旅舍,許多建築物都愛發展「地下情」,例如博物館、教堂、酒吧,甚至哥爾夫球場。
箍巴批地真不愧是個古怪的地下城,應賦歌以詠之,John Williamson 這位仁兄,曾以寥寥數句道盡尋寶生涯,令人忍唆不已,我順手譯了個廣東版如下:
"In a dusty lean-to town with a dusty digger's face
Where you can find an opal if you can stand the pace
Where you can be a miner no matter what your race
Where you can dig a hole and live and die without a trace."
在塵土處處的小鎮 人人掘到滿臉灰塵
能捱過這枯燥人生 準會有寶物給你尋
管你不是同種同文 礦工一職歡迎擔任
任掘任住葬埋都得 天曉得你消鬼咗失
原以為北嶺地的沙漠區是遊人尅星,光秃秃的沒甚麼好看,來到箍巴批地才知一地能比一地差,車窗外景物飛馳,除沙泥堆之外還是沙泥堆,大地被挖得滿目瘡痍,像是個被大群頑童掏過的沙灘,到處都是沙洞和沙山,遺憾是是這兒沒有蔚藍的海洋和白浪陪襯,只是灰頭土臉乾巴巴的,十分可憐,不忍卒睹,我真懷疑箍巴批地怎會成為旅遊點,倒像個死氣沉沉的星球表面,我的眼睛情不自禁地抽離這片令人眼寃的現實,正欲無語問蒼天之際,卻發覺天空是出奇的明亮,一團一團像綿花似的白雲,微微泛著銀光,絲毫未受塵俗污染,靜靜地掛著淡淡的藍天幕下,凝神注視,直把心靈也洗滌透了,天上是另一個世界,是天父的國度,清純寧恬,人間活像個地獄,人們給無止境的慾望,弄得污煙瘴氣,無處可逃的時候,千萬別忘記舉目望天,支取天父奇妙的力量,在無奈的現實撐下去。
Bryan 安撫大家,先帶我們去見識澳洲罕見的洞穴旅舍,並保證這晚人人一定睡得香甜,為甚麼?這家建在山洞之中的旅舍,有何特別呢?似乎又長又深,浴廁並不在洞內,而是設在入口處的外邊,廚房和客廳靠近大門,睡房在最深入處,好古怪的房間,根本是個石洞,放了幾張碌架牀而已,沒有窗戶,我也找不到氣孔,今晚會不會悶死?
來不及擔心,Bryan 要迅速開始今天活動,怎能怪他連連催促呢?由烏撈烏來這地,遙遙六百四十公里,他由清晨五時半摸黑出發,已開了八、九小時車,安頓一切,已時為下午三時,我們在箍巴批地只留一晚,若不火速觀光怎成?
是日只能選幾個位置非常集中的景點,有幾集中?原來就在我們左鄰右里,先去寶石博物館,其實是一家商店的附屬單位,乘機做宣傳拉生意,促俏澳普,這種寶石,說穿了不過是由矽和水合成,十分簡單,渾然天成的東西,簡單就是美,人工怎樣也弄不出個好看來,當然啦,我們那有耐性琢磨呢?老天是花上億萬年才煉出如斯珍寶,難得這家商營的博物館,展出一些萬年古樹化成的澳普,讓遊人開開眼界。
這店子沒有監人賴後的迫人買寶石,也沒有待慢我們這群沒閒錢光顧的背包客,先讓大夥去聽講座,了解澳普的特色,再讓我們到博物蹓躂,看看礦場古董,一個溫馨的洞穴居室,以及各種巨型寶石打磨前的原貌。
鄰近博物館就是洞穴教堂,無論我們躲到那處,就算鑽入地洞,天父總能找著,因為祂甚麼都曉得。人們找東西就困難得多了,像我團裡的一位小兄弟,在祖家讀地理學,來到澳寶之都怎能不心癢癢,往城內指定場地尋寶去也?可惜行程太緊迫,日之將盡他才動工,最後草草找了幾块石頭留念,看他興奮得喜上眉梢,似乎真的執到寶,還指給我們看,小石頭隱現的珠光寶氣。
是日晚餐,愛下廚的 Bryan 累得情願帶大夥外出吃意大利薄餅,這店並不是地下店,而是建於地面,太可惜了,我來這個地下城,還未試過正式深入地底,明天一早又要趕路,豈不緣慳一面?
Bryan 十分機警,飯後率領眾人去一家設於地底的豪華酒吧,總算讓我們了一心事,其實酒吧黑漆漆的,在地面和地底也沒大分別,最大的不同,應該是價錢較貴,連一向愛喝啤酒的鬼仔鬼妹團友,看看價錢牌後,便苦笑地離去。
睡石洞的滋味如何?真的很香甜,領隊沒騙人,又靜、又黑、又清涼,可惜呀,如此良宵,僅得一夜。
下回預告:9 小鎮戈悟
未到Coober Pedy,窗外出現奇景,白茫茫的不是雪地,而是鹽巴,白雪雪,幾靚喎。
地上醜陋不堪,惟有仰望青天,噢,浮雲朵朵,銀光閃耀,竟是那麼寧謐,令人如入仙境,忘卻塵世。
到了Coober Pedy,這一堆堆沙泥,是礦場無疑。
開了8小時車,Bryan終於把團友安頓在洞穴背包客舍。
好,馬上鑽進去看個究竟,這兒是客廳。
最盡頭處是女子間,樣子十分粗糙,但原來睡覺一流,因為寧靜又涼快。
我們所住的洞穴背包客舍後面,是一所洞穴教堂。
小小的石室教堂,很獨特!
日光照射到這裡為止,內進便是洞穴。
一起進去參觀參觀!
毗鄰旅舍就是澳寶博物館,昔日礦工穴居情況,可見一斑。
博物館一角,好一個嚇人的地下通道。
這是甚麼?古老樹幹是也,有何特色?看,樹身早已化作寶石!
開採出來的澳寶石,未精細打磨之前,乃是這個模樣。
這個洞穴裡,曾有過多少發達美夢?
開礦時,若發覺牆上有這種石頭,恭喜你,你可能已找到Opa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