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船去,有點兒遊長江三峽的味道。
三 勇闖澳洲中部 (達爾文- 愛麗斯泉)
澳洲實在太大,我要長征三次,每次約三千里路,才能覆蓋主要的旅遊景點,第一次長征是東岸,由墨爾砵去開恩茲;第二次長征中澳洲,由北走南,即由達爾文去阿德雷德;第三次出征西岸,由南往北,柏斯至達爾文,轉來轉去,轉到頭暈。
中澳洲,其實是我最好奇的地區,為甚麼?因為中學二年級上地理課,才留意到世界上有個國家叫澳洲,而澳洲的正中,有块會變色的巨石 Ayres Rock,石都會變色?太過不可思議,可以看一看就好了,不料足足三十年後,才有機會來到這片不著邊際的荒漠地帶。既是荒蕪之地,人口自然稀少,可是遊人卻年中無休,都拜巨石的魔力所賜。
我的中澳之旅,分上中下三段進行,先在北部玩三天,然後南下中部看巨石。到如此荒蕪之地遊玩,我覺得才稱得上歷險之旅 Adventure Tour,不過一照鏡子,驚見自己一頭斑白,豈不成了老殘遊記?還是趕快去理髮店染髮,試圖挽回失去的青春,否則怎襯得起一眾年青歷險團友?豪擲一百澳元,換來一頭烏髮,滿心歡喜再往鏡子一瞧,糟糕,頭髮竟比我的眉毛更黑亮,有如假髮一樣,假得可怕,真是欲蓋彌彰,後悔也來不及了,以後染髮,千祈別選黑色,啡黑就自然得多,只怨幫我染髮的是年輕鬼妹,少不更事,不曉得建議甚麼顏色最適合客人,算我倒楣。
翌日出發,一見我的領隊,馬上改變我對歷險團的觀感,何解?不是因為來的是一位女領隊,事關以前我也曾參加女性帶的歷險團,而是她超級成熟,從背後看上去,好一個高佻窈窕的身影,短袖裇衫、短褲及行山鞋掩蓋不了一身古銅色皮膚,但當她轉過頭來,用沙啞的聲綫報上名字,這位喜歡團友叫她 Vonnie 的 Yvonnie,無論笑容多麼燦爛,也化不掉無情的歲月、日曬和風霜的惡作劇,眼尾和面頰的縐紋,暴露了她的年齡秘密,看來起碼有五十多歲,如此高齡仍獲派帶領歷險團,相信她一定經驗老到,而且十分熱愛這種奔波的戶作工作。早知有 Vonnie 墊底,我就不用大破慳囊染髮扮後生了。
第一天 嘉芙蓮峽
可能礙於體力限制,Vonnie 帶的是短綫旅程,行程方面也較輕省,可見公司對她相當體恤,有情有義,換作在香港,高齡婦女搵工難若登天,獲如此恩待有幾許人?
從達爾文巿出發,首站去那裡?我的天,又是去大水牛查理坐鎮的酒吧,讓眾團友吃早餐,順便一睹此地的「鎮巿之寶」,我已數不清來了多少次,查理,請原諒我早已對你失去興趣,雖然今次多數是最後一次機會見面,但我決定不再看你。忽然十分同情導遊的生涯,經常去同一綫路,一切景物也看得膩了,但每次都要擠出興奮的神色,為團友做介紹,獻出工作的熱誠。這是苦無晉升機會的職業,甚麼動力叫他們拼搏下去?微薄的薪酬?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?還是自然界的吸引力?
嘉芙蓮峽 Katherine Gorge 是今天的重點行程,今次是 Vonnie 第幾次來?相信她一定記不清楚,聽說這峽谷非常美麗,我只去過長江三峽,莫非這裡比三峽更可觀?真要去看看比較一下,但可惜現在是濕季 Wet Season,很多處已水浸,遊人不能至,只可作蜻蜓點水式遊訪,對 Vonnie 來說無所謂,因她有機會一年到晚來訪,察看此峽的無聲蛻變,這算是大自然對導遊工作者的一種回報吧。
太可惡了,是次安排坐船遊峽谷,竟是個自費行程,兩小時活動收費澳幣四十三元五角,約三百港元,十分昂貴,更令人失望的是,因水浸關係,只能進入峽谷的第一段。我悻悻然付了款,就要看看妳這個澳洲峽谷有何特別之有。
Vonnie 這份真是優差,原來峽谷自設導遊,送我們上路後,她可以開小差去也。河谷一片泥褐色,跟三峽那憂鬱的灰藍大異其趣,雖然三峽因建水壩,水位升高,但兩岸的山勢依然高聳雄偉,氣勢迫人,嘉芙蓮峽則顯得矮小,之不過,話得說回來,我在三峽遊了四日三夜船河,而在此峽僅能於門戶窺看,有以偏概全之嫌。
登岸一遊,沿層積岩拾級而上,豁然開朗,幾十人浩浩蕩蕩緊隨頂著濶邊帽的導遊,靠著山邊行去,山腳下有甚麼好看?遠看有點陰暗,那是個天然的騎樓底,內裡有何乾坤?原來是個天然的露天畫廊 Open Gallery,不用說,這裡藏著土著的千年壁畫,蘊含遠古的神秘故事。此地風味古樸,無甚添加物,若移除介紹板和圍繩,景致和古時應無大分別,可憐位於三峽流域的古跡,很多都改造得越來越現代化,古風盪然無存,多令人惋惜。
傍晚時分抵達營舍,這地距達爾文巿三百公里,Vonnie 趕及在黃昏到達,讓團友熟習營內設施,這兒是 Adventure Tour 的私家營地,設備十分基本,純為睡、喫、拉而設,除廚房和廁所有電燈之外,其餘地方都要自備電筒照明,我要趁入黑前摸熟東南西北,以免人有三急時,去廁所也會迷路,並且要趕快入營房弄好牀鋪,免得天黑後要「耍盲雞」。營房僅有三張上下格牀,沒有任何牀上用品,房內再無其他設備,慘過住露宿者之家。幾十歲人,最安全都是睡下格牀,以免半夜掉下來便糟糕,趁著太陽下山最後一線餘暉,趕快鋪好睡袋,在周圍擺齊備用物品,諸如蚊怕水和替換的衣物,還要默記方位,務求閉上眼摸得到,然後高速趕到廚房,聽候 Vonnie 差遣,準備晚餐。
Vonnie 在廚房指揮若定,一眾鬼仔鬼妹已各安其職,洗瓜切菜。澳洲人基本上對食不太有要求,最緊要輕省,有肉有菜有澱粉質便可以交差,不會像中國人那般,儍到在廚房磋跎歲月,花盡心思弄幾個菜色,煎炒炆焗蒸燉炸,甜酸苦辣甘淡咸,總要有湯有飯甚至甜品,主婦在廚房定必忙到一頭煙,但洋人則不然,入廚的預備工作十分休閒,可以一邊下廚,一邊瞎扯,是個上佳的聯誼活動。
夏天熱得人人沒多大胃口,飲食尤其簡單,弄一大盤雜菜沙律最省事,澳洲人似乎沒有洗菜的習慣,最多只沖洗一下便算,不似我們好像對蔬菜有仇,開大水喉過三、四次水,看他們做沙律就如小朋友做手工一樣,雞手鴨腳,沒有章法地將紅蘿蔔、生菜、蕃茄、青瓜等亂切一通,一邊還興高采烈談天說地,然後將參差不齊的材料混在一起,便大功告成,我真擔心吃完會肚痛。
不吃沙律,還有別的東西填肚嗎?有-肉醬意粉-最方便快捷的背包客食譜,我總算不用捱肚餓,人在旅途,尤其是郊野地區,吃熟食比較保險,起碼 Vonnie 親自督工,品質應有保證。這位領隊一定很愛杯中物,手裡正拿著不知從那裡鑽出來的紅酒,急不及待在開飯前先來一杯,酒精下肚,盡吐心中情,快人快語爆出自己乃是祖母級人馬,已有一對乖孫,但她拒絶留在家中揍孫,反而愛駕小巴帶團到處歷奇,令我不禁對這位歷險團的祖母級領隊肅然起敬。
下回預告:2 夜宿繾綣星空下
嘉芙蓮峽谷,今季特別乾涸,坐船只能遊第一段。
幸好尚有小小的瀑布,點綴乾旱的峽谷。
大鱷在日光浴,好彩不是在我們這邊,都係隔岸觀鱷較為安全。
離船登岸,咦,對岸有甚麼東東?吸引團友駐目?
這峭壁有何好看呢?
崖下設有圍欄和告示,把這兒喚作畫廊Gallery。
畫廊展出甚麼?仔細一看,中央淡紅色的線條和圖案,乃是古時土著遺下的壁畫。
這是營舍的廚房,在Vonnie指揮下,團友姐手姐腳玩煮飯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