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就是Bryan,樣子古不古怪?他手中的植物可以止血,大自然原來到處都是寶,失覺失覺!
三 勇闖澳洲中部(愛麗絲泉- 阿德雷德)
第一天 國王峽谷
Adventure Tour 的十天團,將會帶我由愛麗絲巿返回澳洲大陸之行的起點 ─ 墨爾本,屈指一算,如此遊玩,繞澳洲東半邊一圈,約要兩個月時間,才不至太過走馬看花。
接著的十天旅程,重頭戲是看舉世知名的大石頭 Ayers Rock,很多遊人專誠來澳洲,為的就是看她,每年人數多達四十萬,國家公園為了方便大家,特別開闢機場,就算只得數天珍貴假期,也可驚鴻一瞥巨石,再趕回老家捱世界。我這名投閒置散的無業遊民,沾沾自喜,以為跟本地團走陸路,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欣賞這块會變色的巨石,原來也不過在此勾留一天而已,仍脫不掉走馬看花的命運,誰叫自己膽小,處處要找旅行團、依賴領隊才安心?
鬍子領隊超古怪
這回的領隊說也奇怪,不用旅友去指定目的地集合,而是親自來旅舍接人,十分體貼,莫非是怕旅客遭到土著滋擾?我在旅舍閘門內,一邊等一邊思索這個特別安排的用意,但心裡仍不免嘰咕,幹嗎要那麼早呢?清晨五時、天還未亮,我的狀態仍半夢半醒,神志不清,沙漠地帶早晚溫差甚大,日間像酷暑,現在似寒冬,一陣冷風吹來,慘黃的街燈徒增寒意,我不禁打了個咿嗦,五時零五分,沒有人聲車聲,周圍靜悄悄的,領隊在何方?
我步出閘門,隔著最後一度防綫左顧右盼,在監獄式的鋼枝門閘外頭,遠遠有個黑色剪影蕩來,三更半夜,甚麼人會逛街?不好了,正迎著我而至的,是一條瘦瘦的身影,天寒地凍竟穿短褲,長髮上頂著寬邊帽,是土著來了,招惹不得!我下意識想轉身縮回旅舍,卻又想起,若這人是領隊,我便顯得無禮又小家,剛巧這個當兒,微亮的燈光灑在這人的面上,啊,好大的一把鬍子,把尖削的臉蓋上半邊,幸好沒遮著那彎彎的笑嘴及柔和的笑臉,頓然令我放了一半心,於是馬上提起行李步出鋼閘,接著,這位高度和我相若的瘦男禮貌地說:「早晨,我是Bryan!」又伸手來握,順勢把我的行李提往街角泊著的麵包車去了,我徐徐地跟著他的腳步,依然有點驚魂未定。
愛麗絲巿雖小,但接齊十多名旅客,已屆六時,用了幾近一句鐘,車子終於背向日出,全速前赴位於西南方之目的地國王峽谷 Kings Canyon,那是屬於國家公園的範圍,但早在二萬多年起,一直是 Luritja 土著的家園。
車外仍是昏昏暗暗,大夥也無心情留意太陽何時出來,Bryan 也識趣地讓大家繼續下半場的睡眠,簡單地招呼一下,便默默驅車上路。一出城,四野盡歸荒蕪,任憑最好奇的旅人,只怕也會看得打瞌睡
牙牙學澳洲土語
旅遊澳洲,發覺當地人時興反璞歸真,Bryan 一見眾人恢復精神,便抓緊機會開咪,教育我們這些外來的群眾,Kings Canyon 已回復舊日名稱,應叫做瓦他卡 Watarrka,好艱澀的字眼,但為了尊重傳統,要跟風學一學,這個怪字在土語相當有意思,是指一種在此地盛產的傘狀灌木叢。而我們熟悉的 Ayers Rock,是十九世紀末歐洲探險者取的名字,乃是擦權貴的鞋而起的,十分諂媚,因此,我也覺得回復本名更有意義,且土語的發音挺有趣 ─ 烏撈烏 Uluru,諗得連舌頭也打結,這名何解?據說也無特別意思,傳說是古時某部族的姓氏,不過此石自古對土著來說,是個極為神聖之地,如今為了貢獻國家,開放給遊客賺外快,土著們正是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。在烏撈烏旁邊還有一個名勝,洋名 Mount Olgas,土語更難學,名為卡他珠撻 Kata Tjuta,這名字有特別意思,解作很多個頭,不像烏撈烏只有一块巨石,而是由許多被風化的石頭組成,共有多少個頭呢?總計三十二個。這次旅程,可說是一次石頭記。
烈日峽谷行大運
時近中午,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快將完成,瓦他卡差不多在望了,這時我才明白,為何要絶早出發,否則怎會夠時間行峽谷,但無奈的是,在沙漠日照當空之時去行山,好易中暑,加上我們睡眠不足,走在千呎高的山谷,萬一行差踏錯,怎辦?然而我不敢哼聲,Bryan 一定比我們所有人更早起牀預備旅程,況且他還一直開長途車,連養神也沒有機會,剛才又要為我們弄午餐,根本沒有休息,他仍是一直笑盈盈、眼精精的,我好意思向他投訴?
峽谷之行一觸即發,慶幸我帶來了雨傘,當然不是用來擋雨,而是隔開那火熱的陽光,Bryan 神情嚴肅,查問大家隨身帶了多少飲用水,為何如此緊張,事關時為下午一時,烈日當空,預計行程三小時,為防中暑,經驗豐富的 Bryan,要求每人帶三公升水,即是每小時要預備水份一公升,而且不是只帶不飲,要每步行十五分鐘,小休一會,緩緩進水補充,方為上策。喝那麼多水,荒山野嶺,那裡找廁所去?這是女士的頭號憂心之事,難道要就地解決不成?真令人擔心。
抬頭一望,眼前山勢令我更擔憂,橙黃色的層積頁岩,形成一度天然的長命斜石梯,縱然不算陡峭,但至少有過百級之多,看之已生腳軟之感,未行已嚇到血虛暈眩。Bryan 見團友面有難色,便安慰大家,只要慢慢行就成,三小時足夠有餘,重要的不是鬥快,而是欣賞風景,我只好豁了出去,跟著大隊開步走。
毅行懾人長命斜
行畢長命斜,上氣不接下氣之際,風光豁然開朗,寬廣的山谷早已在此迎客,Bryan 趁機下令小休,監察眾人進水,人人也樂得在此時扮看風景,歇歇疲軟的雙腿。遠眺峽谷,似是深不可測,前面尚有何等風光?還有多麼難行的路?只有 Bryan 曉得,我有預感,會是相當艱苦,否則,他怎會長得像瘦皮猴?況且,我剛才發覺,原來全程十天的旅程,先後由兩位領隊帶領,頭段五天石頭記一役,是 Bryan 主理,到阿德雷德會易角,一定是這段旅程太刻苦,其他領隊情願退位讓賢給 Bryan。
回氣後,仍要努力向上,沿途總不忘借故休息喝水,奇得很,飲那麼多水也不覺膀胱受壓,大抵天氣太熱,老早從皮膚蒸發去了,恐怕這兒的氣溫接近攝氏四十度,這種氣候對嬌柔的皮膚簡直是虐待,把人曬得又乾又黑,提早老化,難怪這份帶領差事沒有女領隊來幹,先前一段,Vonnie 帶我們到愛麗絲巿,便折回達爾文去了,令一位女領隊則在阿德雷德接應 Bryan,送我們去墨爾本,只有 Bryan 樂於在火紅心臟區工作,看他那斑白的大鬍子,縱然遮蔽半張臉,也猜得到此君應有半百之年,不會太介懷多出一絲縐紋,多發一些老人斑吧。
不覺行到谷頂,好有趣,對面谷的遊人如蟻兒爬行,人在大自然,是那麼渺小,怎麼會古時竟有個阿伯,生出愚公移山的志氣?我連這兒的一塊石頭也扳不動哩,我既無愚公的堅毅,也沒有我前面那些青年人的膽色,看他們沿著崖邊而行,踩在頁岩之上,下面千呎之深,竟毫不擔心石塊會有鬆脫之可能?抑或是我杞人憂天?景色壯麗之地,我不想變為我的葬身之所,還是乖乖地遠離崖壁。
學習神奇生草藥
Bryan 從那裡摘來一株小草?原來就地取材,教我們野外求生術,那東西叫做 Ippie Ippie,相信又是土語,只要搾出汁液,敷在傷口,可以很快止血結痂,不知有沒有其他植物,可以防曬護膚呢?有,我記起來了,之前有位領隊曾教過,土著防曬術,也是就地取材,真的是「地」,而不是植物,抓把淘泥混水,塗在面部和手腳便可防曬,言則,泥乾了便自動脫落,有如做面膜的效果,皮膚豈不更細緻?聽來挺有趣,但講真,誰敢試?
終於轉往下行,越看這峽谷越像個天然的露天雕塑館,億萬年風化效果,創作成舉世無雙的石頭藝術,有的像块大靈芝,有的似個小茶几,可恨前面的隊伍老是擋著我的鏡頭,試問我怎拍得成有如名信片的風光照呢?惟有兵行險著,冒著中暑的危險,急起直追,進佔龍頭位置。果然,行在最前,看到不一樣的風景,峽谷份外原始、格外遼闊,如入無人之境,我似是獨個兒闖進月球表面,岩石嶙嶙,極其乾涸。得見奇景,漸覺越行越精神,竟把大隊越拋越遠,也好,可以有更多時間和空間構圖,拍照珍藏。
齊嘆唯一渡假村
首天小試牛刀,完成第一次石頭之行,最興奮的是聽到Bryan 宣佈,是晚住宿 Yulara Resort,竟有那麼便宜的事?背包團住上渡假村?
原來是美麗的誤會,沒錯是往渡假村住,只因明早要爭取成為進入烏撈烏的首批遊客,所以非要入最近巨石的Yulara 鎮不可,鎮內有各種不同價錢的住宿供應,由貴價酒店到廉價營地都有,任君選擇,我們住的當然是後者,設備十分基本,但假假地都叫做渡假村。
敬業領隊夠義氣
晚餐自不然又是 Bryan 主持大局,十多小時不斷作業,他仍不顯疲態,真是令人佩服,可能因他喜愛旅遊工作,又享受下廚之樂吧,但 Bryan 最教我敬重的是,他認真負責,敬業樂業,還有我行我素的為人。我們才是第一天認識,我何以有此感言?中國人有句名言:見微知著,自從參加歷險團,我跟了不下十位澳洲領隊,他們每人都會獲派一套餐具,我們一日三餐都要用上,都是些塑膠製品,重用再重用,不論是盛載冷飲或熱食,所以變色變形有之,吃畢總是由團友馬馬虎虎洗了算,也不管衞生不衞生,就當如是大菌食細菌,細菌當補品。
Bryan 卻不同,他有一個特製的鐵箱,裡面是排列整齊的不鏽鋼餐具,光潔亮麗,我還以為是公司特地為沙漠團而設的用具,可以耐高溫及防撞,我心想,這才像冒險團的樣子嘛,幹嗎老是用又殘又花斑斑的膠品?豈知這些餐具都是 Bryan 自己斥資購買,他說有次踫上大減價,才五澳洲元一個不鏽鋼杯子,易清洗、衞生又耐用,不只團友得益,而且對他自己也好,因為最常用的是他,他也曾建議公司,轉用這類餐具,可惜意見未受接納,我們聽了都為他不值。因為 Bryan 的義氣,我們使用這套銀光閃閃的餐具時,特別愛惜。
下回預告:7 巨石烏撈烏
時為中午,近四十度高溫,遊國王峽谷,好易中著暑。
遊峽谷,先要登上這條長命斜石級,令人望而腳輭。
躲到陰暗處歇歇腳,飲點水,抖順條氣先至再行。
山石形態奇巧如天然雕塑,來一株小樹襯托一下,悅目哩!
望見這块大石,幾似獅子山,令我有點思鄉。
行行復行行,終於捱到谷頂了!
原來我們沿著崖邊行,若然沙石鬆脫,話咁快跌至谷底,絶對無力反彈。
谷中深處,乍現小溪,滋養樹木,為紅彤彤的峽谷抹上青綠。
今次順利完成首日的高溫遠足,冇人中暑,多虧我們的領隊細心又夠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