悉尼港口,看來比維港更繁忙。
一 勇闖澳洲東岸 (墨爾本 - 悉尼)
走在高樓林立的悉尼巿中心,以為自己身在香港,因為經常踫見黃皮膚黑頭髮的同胞,他們很多都貌似港人,西人好像變成少數份子,其實悉尼十分國際化,在四百多萬悉尼人口中,約三成是外來移民,其中十二萬來自中國內地,香港移民也不少,約兩萬多,可能因為悉尼無論在地理和氣候方面,和香港有些相似,較易適應吧。悉尼的港口,令我想起維多利亞港,大家都是天然的深水港,不同的是,悉尼是全世界最深的,而且有一條悉尼大橋貫通兩岸。這地天氣也和香港相似,冬天最凍不過攝氏五度左右,夏天約三十度,和香港一樣沒有地震的煩惱,但更好的是,無颱風的滋擾。
我不喜歡去太像香港的地方旅行,那倒不如乾脆留港消費,省時間省精神得多,然而當我經常只能吃到鬼佬快餐,例如麵包、薄餅、意粉和炸薯條之類,思鄉病發之時,會極之掛念香港的廉價美食,而在悉尼這個全澳洲最大又最昂貴的城巿,更令我思「香」情切,每當我買個麵包加杯熱飲做早餐,動輒要花五、六塊澳元,怎能不懷緬在香港茶餐廳用一半價錢、便吃到捧腹的那份滿足感?說到底,旅行就是貼錢買難受。
我發夢也想不到,上天對我如此照顧,當我步出旅舍,為吃甚麼早餐發愁之際,忽然瞥見對面馬路,有間店舖掛著個中文招牌,趨前一看,原來是家港式茶餐廳,新開張才三數天,雖然名字叫做澳門茶餐廳,但提供的 ABCD款早餐,十足十香港貨色,更難得的是收香港般的價錢,只需付四澳元,便有齊火腿煎蛋、牛油麵包、通心粉、咖啡或茶,非常吸引。
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和轆轆的飢腸推門而入,迎接我的不只是久違了的港式涼透骨冷氣,也不單是廣東話「早晨」的親切招呼,最驚訝的是那熟悉的無線新聞主題音樂,抬頭一頭,幾邊的牆壁都掛了「薄芒」電視,播放來自香港的新聞節目,好奇怪的感覺,我雖知道自己身在悉尼,卻好像一腳踩回了香港。本來,出外旅遊的樂事之一,是體驗地道飲食文化,滿足口腹之欲,但眼見澳洲滙率日日攀升,我又豈敢妄花錢於早餐這種小吃小喝之上?其實澳洲普遍出售的西式早餐,除了那杯咖啡之外,都是冰冷之物,我脆弱的腸胃怎生消受?發現了這間茶餐廳真是如獲至寶,終於,我一連四天來此捧場,把她當作飯堂,若非我有觀光任務在身,每天都要早出晚歸,一日三餐也樂得在此解決。
為要消滅港式早餐的強勁熱量,我決定行路去看悉尼港,路途有多遠?不遠,大約由旺角去尖沙咀碼頭吧,沿途像走在彌敦道,都是那麼繁華,似乎有更多玻璃幕牆高廈,來到盡頭處叫 Circular Quay,有如港島的港外綫碼頭,有幾條航線往附近地區,但我更感興趣是逛逛旁邊的皇家植物公園 Royal Botanic Garden,因為舉世知名、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悉尼歌劇院就在其中。很羨慕悉尼的巿中心竟然有個如此寬廣的公園,面積約三十公頃,幾乎有四個香港公園般大,不過更令遊人賞心悅目的是,公園臨海而建,可在海濱小徑與如茵綠草和蔚藍海浪結伴同行。
熱浪下,邁向人頭湧湧的海濱,期待已久像白帆船的歌劇院,不知何時在我眼前冒出,好一座龐然大物,我的儍瓜機怎樣也無法將它盡收鏡頭。烈日的火焰,把歌劇院仿如白貝殼的外牆照得閃閃生光,叫人目炫得要低頭迴避鋒芒,我忽見前面有條地道,急忙隨著人群逃入暗道,原來人們在內排隊等候參觀,又要預約,又要付鈔,我情願到外面免費逛逛公園好了。
公園有兩個告示牌頗堪玩味,其中一個完全違反我自幼在香港學習到的價值觀念,卻令我深受感動,它竟勸喻遊人隨便踩草地,感覺一下那份柔軟,噢,真的可以任踩嗎?不是開玩笑吧?打從何時開始,草地對我們香港人來說,是一種禁地,難得在公園一角長著丁點草兒,便珍而重之,用矮矮的鐵欄或木柵圈起來,有時還加插恐嚇告示 ─ 嚴禁踐踏草地、罰款若干大元的字眼,慣做一等公民的香港人,從此對綠草敬而遠之,除了那些不自重的狗兒,會不理三七二十一內進施肥。
年復一年,我已忘了踩草地是天賦人權,可憐的香港人只有鋪草皮的份兒,讓駿逸的馬匹去馳騁,自己卻無緣漫步草地,僅可遠觀而不可親觸,讓綠草養養眼,已經很心足。對我來說,最幸福是遇上剪草的時候,可以多一重享受,嗅嗅鮮香的草味,無奈卻要忍受剪草機的噪音和廢氣。所以,若有機會踩草地,別輕言放棄,千萬不要儍到穿鞋去踩,那和行厚地氈有甚麼分別?別擔心會中了狗兒的地雷,一定要豁了出去,選一片又厚又嫰的草皮,脫掉襪子光著腳踏上去,讓腳板感覺一下小草的柔嫰和清涼,慢慢行著、行著,不妨幻想著走在伊甸園裡,那才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。
其實不用想到創世記那麼遙遠,只二百多年前在這地居住的數千澳洲土著,仍能享受天足踩草地的無拘無束,直到十八世紀末,英國人開動第一艦隊First Fleet,把文明、侵略、連同奪命的病毒一併帶來,幸福、自由、生命的意義,被重新界定,穿鞋子才是文明,又能保護雙腳,為了文明和保護,人們的生活,於是被加上一重又一重的束縛。唉,文明對我們來說,究竟是幸遇還是不幸?
對這裡的土著該是個厄運,隨著十一隻英國艦隻殺入積臣港 Port Jackson,在悉尼建立首個殖民地,槍炮威力加上疑似天花的病毒,幾乎殲滅原住民,到一八二O年,只餘數百土著而已。客家佔地主,澳洲早已成英國後人的天下,優美的皇家植物公園,當然是隱惡揚善,紀念碑詳列偉大的第一艦隊所有船隻的名字,那段醜惡的歷史,都盡淹沒在積臣港裡去。
今天在同一片土地上,已化戾氣為祥和,海濱木櫈上,有位慈祥阿伯赤手空拳,便引來數隻白色鳥兒來身伴,不知是人看雀,還是雀觀人,這些貌似鸚鵡的大鳥,好奇地駐足觀察阿伯,有的蹲在櫈子的扶手和靠背上,有隻更索性倚在他的肩膊,我多想和這些温馴的鳥兒合照一張,所以大著膽請阿伯讓個座,並幫我按一下快門,他十分好人一口答允,難得鳥兒也非常合作,留下來做模特兒。
剛才我還懊惱拍攝不到悉尼歌劇院全貌,原來一直沿著海旁走,拍攝角度更佳,不但能盡攝全院,且有悉尼大橋陪襯,又有湛藍的悉尼港做前景,把歌劇院襯托得像隻在海上飄揚的帆船,她雖是一九七三年落成的建築物,仍然極富時代感,旁邊的悉尼大鐵橋卻顯得有點老氣,雖然大橋不過「年長」四十年而已。尤記得在二千年的奧運會,拱形大橋上,煙花像流星河傾流而下,璀璨瑰麗得離以忘懷,我雖然只能在電視收看,已感十分震撼,當時可望而不可即的鐵橋,如今變得這麼近,不知能否上去走走?
本地人戲稱這橋做衣架 Coat hanger,她這時僅有我手掌般大,這段路好長啊,我以朝聖者心情,盯著目標,不畏艱苦地一步步行過去,深信一定有方法登上。在這邊岸,衣架的落腳處似乎就在 Circular Quay 附近,只要原路折返,準不會迷路,但為安全計,我還是核對一下地圖,卻無意中發現在大橋的腳躉尚有個好去處,悉尼人暱稱做 The Rocks,難道有甚麼可觀的石頭?
一看之下,石頭倒沒有,但卻有另一種氣氛,想不到在大都巿的暗角,隱藏著古老型格的窄巷矮屋,讓人忽爾時光倒流一、兩個世紀,然而這些並不屬於這個年代的建築物,偏偏有許多充滿現代感的時尚人物出沒,似乎在小巷裡尋找心儀的咖啡廳和店子,在這些粉飾得亮麗的樓房、裝修別緻的小店勾留,人們可會想起這小區的往事?當年第一批來到澳洲的歐洲人,就在這片土地上安家,用沙岩石建造家園,小區也因為這些特色岩石而得名,後來,這區成為貨物集散場,水手雲集,人流變得複雜,小城逐漸破落,面臨清拆命運,幸而居民發動起來,誓保獨一無二的歷史建築,我今天才有機會在這個「露天博物館」懷緬悉尼的過去。
在小巷盡頭乍見石梯級,抬頭一看,大橋像巨型鐵塔鎮壓著我,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,原來我已到了橋躉,拾級而上,便踏足專為行人而設的橋段。好不容易,悉尼已在我的腳下,來吧,讓我瀟灑走一回悉尼大橋,感受一下這條全球最濶的長跨距橋 Long-span bridge。在四十九米濶的橋面,與火車及車輛同行一橋,我還是第一次,雖然車路和我之間有粗大的鐵欄分隔,但飛馳的車子在身旁掠過,勁風刷動,令我有點心理壓力,不過,若將注意力集中在漂亮的海港,一千米的路程則變成賞心樂事。
來到橋中央,又有意想不到的收獲,原來悉尼歌劇院正好在眼下,這個高位的拍攝角度,比起先前在植物公園的更勝一籌,歌劇院更具立體感,周邊的海面揚起一彎一彎的白浪花,是熙來攘往的船隻在四方八面航行,令這個構圖變化多端,悉尼港口似乎比香港的維港更忙碌,船隻駛得很近,像快要撞在一起,令人看得抹一把汗。橋上吹著的勁風,像催促著我快步往北岸去,否則,我會佇立多一會,幻想一下第一艦隊二百年前在港口雲集的盛況。總計才不過急行十五分鐘,我便完成橫過鐵橋的心願,倘若維港有這樣一條大橋,我情願行路過海,可以一面做運動又一面欣賞海景,多暢快。
來回鐵橋後,我的競步悉尼自由行尚未結束,事關我今天的目標,是去魚巿場午饍,一試本地鮮魚,魚巿場在地圖上看來很近達令港 Darling Harbour,也在鐵橋旁邊不遠,我當然要一經此地,因為多年前風聞達令港,已被她的迷人名字所誘惑,這個以愛人的暱稱 Darling 為名的地方,會是何等的旖旎?
可惜我早來了半天,星空尚未垂下,海濱的餐廳還沒點上浪漫的燭光,達令們大抵都忙著開工,未有時間來把臂同遊,烈日下的達令港,不見熱情如火的戀人,只覺熱浪襲人,遊人都閃避到那裡去了?走進了旁邊的動物園?水族館?還是賭場去了?
我太輕看悉尼巿的距離,行到精疲力竭,才到達終極目標 Fish Market,她周邊的街道靜悄悄,很不好找,入到裡面,竟然人頭湧湧,原來這處才是遊人的至愛,特別是華人旅客,他們把魚巿場裡的中國快餐店擠得爆炸,本來我想走近那長長的櫃面,看看內裡有甚麼美食如此吸引人,但神色緊張、指手畫腳、嗓門子挺大的同胞們已把店面團團圍住,嚇得我退避三舍。面對此情此景,我再不覺得自己身在番邦悉尼,好像一下子踩進了祖國。
我只得轉戰冷清清的西式店子,點幾款現吃的海鮮小食,安安樂樂地在場內難得閒置的一角坐下,啖著焗生蠔、炸帶子,隔岸觀火,我低嘆辛辛苦苦來到魚巿場,食物的品質和味道卻令人失望。我想,媽媽的師奶智慧永遠是對的 ─ 多人幫襯的食店,一定又平又靚。然而,阿媽,我很餓,可是我更怕同人迫。
下回預告:5 悉尼名灘二三事
沿著港口岸邊散步,可以去到植物公園。
植物公園內的鳥兒無拘無束,多得呢位阿叔幫我揸機,和牠們合照。
烈日下,悉尼歌劇院白得令人目眩。
在悉尼港口漫步獵影很不錯,幸運地遇上仿古帆船。
歌劇院後邊就是悉尼大橋,一起上去走走。
如果維港有這樣一條鐵橋便好了,散步睇景一流。
海港城巿總少不了魚巿場,來吧,吃海鮮去。
這邊廂賣鮮魚,熟食檔在另一邊。
這座玻璃屋是甚麼來頭?猜猜看! 答案:賭場
這座莊嚴建築是大學乎?
原來係巿立圖書館,頗為宏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