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邊穿白袍、正主持儀式的,就是和靄的涼鞋神父。
二 勇闖澳洲北部 (達爾文)
遇上穿涼鞋的神父
旅遊期間,無論路經何地,只要周日上午有空,我一定會上教堂,親近天父。達爾文巿的教堂極容易找,就在主要建築群裡,離國會大樓不遠。星期天一早,我信步而至,剛欲進入教堂之際,卻遭門口的接待人員以笑阻擋,何故?這是天父為衪所揀選的兒女設在地上的家,無分國籍、種族、年齡和性別,為甚麼不讓我內進呢?
原來這天是個特別的日子 ─ 聖枝主日 Palm Sunday,即是復活節前的一個周日,是紀念耶穌基督率眾聖徒進入耶路撒冷,為罪人受難被釘十架的往事,昔日耶穌騎著驢子,民眾夾道歡呼,迎接救主,因地上凹凸不平,群眾以棕櫚枝和衣物填鋪,免令主耶穌路上顛簸。兩個千禧後的今天,世人並沒有忘記這個救恩,在南半球這個角落 ─ 基督大教堂 Christ Church Cathedral,信眾先不進入禮堂之內,而是齊集露天停車場,圍個大圈,每人取一大片棕櫚葉,靜靜站著等呀等,如此別開生面的安排,我都是第一次接觸,接著會怎麼樣?
禮拜的時刻一到,白衣神父領著神職人員,從教堂緩緩步出,手上提著的一盞銀色小香爐,隨著他的步伐左右搖晃,透出渺渺輕煙,漸漸移近信徒,看著看著,頗有點催眠作用,在這莊嚴的時刻,我那迷糊的雙眼忽然接收到一個罕見的影像,教我忍唆不已,領頭的神父臉上一派凝重,身上穿得莊重,怎麼腳上踩著一雙涼鞋?真是搞笑之極,看見這位不拘小節的涼鞋神父,我相信這家教會一定十分隨和。家,原本就應該是這樣。
涼鞋神父之後頌經一番,信眾便隨著他魚貫進入會堂。這所教堂好奇怪,好像有兩個門口,一個用石頭砌成,古式古香;另一個新式的則連接大禮堂,新舊結合背後,有著驚心動魄的故事,原來教堂始建於一世紀前,二次大戰遭日軍空襲,教堂有一部分遭炸毁,重修後繼續開放,可惜三十年後,經不起一場巨風蹂躪,要在原址拆卸重建,但仍保留舊門,結合新建部分,時空交錯,頗能引發思古之幽情。
聖經記載,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時,囑咐門徒要時時記念,主曾為他們犧牲自己的血和身體,所以聚會時要喝葡萄汁和劈餅,十二門徒當時同飲一杯,但時至今時今日,沙士襲世之後,誰還敢同飲一隻杯?我去過很多教會,他們大多會安排一人一小杯,偏偏在達爾文這家教會,他們謹遵教誨,但又十分人性化地給予信眾自由,選擇可飲可不飲。
喝人家口水尾?太不衞生了,此乃國人大忌,我遲疑了三秒,很快便決定站到同飲一杯的信眾那邊,試試與三唔識七的弟兄姊妹共飲一隻杯的難得經歷,可能這是空前絶後的機會,豈容錯過?
神父一手拿著銀色大酒杯,一手拿著接叠好的大餐巾,把杯子珍而重之遞到信徒嘴邊,讓他淺嚐一口,馬上用餐巾抹杯邊。我是新丁,當然輪到最後,要喝幾十人的口水尾,其中有老有嫰,有阿婆及阿伯,真是沒齒難忘,當我的口唇接觸到那冰冷而堅硬的杯邊,頗有一絲後悔。然而,這教會的教友並非像那銀杯般冷冰冰,聚會一結束,便邀我齊去茶聚,嚐嚐他們自家製的小點,好親切。家,本該就是這樣,我卻之不恭了。
達爾文巿上世紀遭受天兩次浩劫;一為人禍,一屬天災;但並非所有歷史建築都有幸重建,可憐的古老巿政廳 Town Hall,支離破碎的在教堂不遠處獻世。離奇的是,一百年前竪立的電報杆,卻在總督府對面屹立不倒,會不會是一個歷史的謊言?也罷,真的假的也不再重要,這根不顯眼的杆子,背負著一個光榮任務,提醒澳洲同胞,全國第一支電報杆,正是在小小的達爾文巿竪起來,自一八七O年,國家得以與全世界連繫起來,對當時建設相對落後的達爾文巿,這是何等驕傲的一件事。
電報杆對開的海傍草地上,孤零零地樹著一個資料板,面對著藍藍的大海,四野卻是空盪盪的,這裡究竟有何看頭?不說真的失覺了,這地點乃是百多年前海底電纜登岸之處,從而將澳洲接通全世界,可算是本巿的歷史重地,然而卻冷清清地乏人問津。
無人問津有時也非壞事,同一片海上,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九日,百多隻日本轟炸機蜂擁而至那一天,劃破寧靜的海岸,炸彈橫飛,那才可怕。我情願這海港永遠像今天那般蔚藍,那麼平靜。
天堂般的享受
在巿內港口看海,頗令人心曠神怡,但不遠處其實有個更好的去處,只需坐廿分鐘公共汽車,就是城北的東角保育區 East Point Reserve,竟吸引我閒蕩了一整天,我本以為看看風景而已,原來那兒在二次大戰時,是個軍事重地,負責守衛達爾文港,嚴防日本戰艦殺到,隨時迎頭還擊,可是日軍始終沒有從水路進入,一系列的防衞設施只好眼巴巴的擱在那兒,今天猶在,不過已改建為露天軍事博物館,讓人們緬懷二次大戰這段不幸又無奈的歷史。
佔地二百公頃的東角保育區,若閒日到訪,是避世的好地方,少了一家大小來野餐的嘈雜,可以靜靜地沿海邊漫步,觀賞潮漲潮落、紅樹林生態,又或者是阿歷山大湖的景色,確是賞心樂事。當我對著大海顧盼自得,以為找到避世之所,突然傳來俗世之音,擾人清靜,是色士風的樂聲?老遠來到郊外玩音樂,會不會是背包客呢?可惜只聞聲音不見人。對著大海演奏,真有雅興,會不會心胸也變得廣濶呢?
我這個小女人,始終關心肚腹多於心胸,眼觀大自然,心繫五臟廟,早就盤算著晚飯有何著落,雖然身為背包客,也不能太吝惜,難為自己,偶爾也得補充營養,花一百港元吃頓晚餐,不算過份吧,然而,以這個消費水平,在達爾文巿有何選擇?原來可以吃個自助餐,簡直是背包客的佳音,那裡有這麼大的蛤乸隨街跳?有,就是位於 Mindl Beach 的賭場,離巿中心相當近,步行不用半小時,省卻交通費兼可燃燒脂肪,賭場的晚巿自助餐在閒日八時前結帳,只需十七澳元,明碼實價,十分抵食。飯前還可以先在外面的沙灘,靜看日落星出,淨化心靈之後,盡情把胃腸堵塞,真是背包客理想中的天堂生活。
下回預告:8 北領域旅遊重地
這天是聖枝主日,教友先在停車場進行儀式,然後每人取一枝棕櫚樹葉進入教堂做主日崇拜。
我也取了一枝棕櫚樹葉,加入這個異國大家庭。
舊教堂的入口依然保留,貫通新教堂的入口。
教堂在二戰曾遭日軍空襲,新建築仍保有殘垣作歷史見證。
日落時分看基督大教堂,巧逢圓月初昇,美得令人說不出話兒。
東角自然保育區的紅樹林,這兒距離巿區不遠,不到半小時車程。
沿著海岸綫散步,可以發掘一下保育區有何獨特之處; 遭浪水及風沙浸蝕的岩石,有點看頭。
另一邊是阿歷山大湖,在非假日時,寧靜舒適。
不經不覺,來了一個露天軍事展覽館,這兒曾是炮台,昔日那支大炮現不知車到哪去?
當年的預備迎擊日軍的軍事重地,只因日軍冇由水路進入,這個設施最終無用武之地。
Mindl沙灘的日落,金光燦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