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的卡卡杜有如水鄉,被水淹的林木,別有一種美態。
二 勇闖澳洲北部 (達爾文- 卡卡杜)
北領域的旅遊重地 ─ Kakadu 2-3
第二天 從隱秘水洞到土著岩畫
清早,從冒險團的簡約營舍出發,牛蛙駛經隔壁的 Jabiru Crocodile Hotel,不忘介紹這家豪華酒店,從外面看來並無吸引,矮矮的絶不耀眼,驟眼看像一間寬濶的鐵皮屋,原來她的設計另有玄機,從上空望,是隻鱷魚形狀,可惜這兒地勢平平,往那裡找個高位欣賞呢?設計師真是枉費心思。
牛蛙簡介完畢,迅即踩油前去,試問人工化的建築,怎比得上大自然的吸引力?尤其是他想在一個早上,帶我們去闖兩個水洞,一近一遠,真要快馬加鞭。
第一個水洞在 Boulder Creek,眾人要先苦後甜,在攝氏三十多度高溫之下,驕陽似火之際,在 Yurmikmik Walk 的草叢像行軍似的,步行兩公里才到。這水洞的景緻,和昨天那個頗相似,只是瀑布較大而已,我已像識途老馬,拋開了落水的心理障礙,一到水洞,就去找淺水處泡浸,縱然我不能學那些年青人般,自由自在浮沉碧水,穿梭於瀑布的水花底下,但我也有個開心的小發現,原來我身畔的大石頭上,有隻小東西靜靜地盯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,那是甚麼來的?只有尾指頭那麼小,好像是隻蛙兒的形狀,我不是眼花吧?俯身看真一點,沒有弄錯,小蛙的皮膚有保護色,花紋跟岩石差不多,身子動也不動,若不是靜下心神,幾乎看漏了眼,人們大多被卡卡杜的美景迷了眼,誰會留意這兒擁有一萬種小昆蟲?自幼在城巿長大的人,多見石屎少大自然,甚或忘了世界上還有昆蟲的存在,或者是一見到這類小生物,便莫名地大驚小怪甚至尖叫,誰會發心去欣賞和關愛牠們?
可惜牛蛙急於往下一個水洞,我要怱怱告別小蛙,否則我在此多留一會,可能會發現更多趣怪的小生物。也難怪牛蛙焦急,因為下個水洞才是他的至愛,牛蛙神神秘秘地說,那是他的私家水洞,人跡罕至,越發引得眾人心癢癢。轉轉折折,來到一處偏闢的郊野,叫甚麼名字?路標名牌都欠奉,果然秘密得很,若不是牛蛙帶路,怎曉得峰迴路轉,在林中深處,有個小小的石池?遠看這窩隱閉的池水,隱隱透著翡翠綠,俯身入內,則發現水質清澈沁涼,若不是陽光閃照,只消泡一會,便會凍得渾身打顫。
我團那群好動的年青人,豈會甘心困於這池淺水?不消一會,便沿著背後的石壁拾級而上,消失影踪,良久才嘻嘻哈哈地爬回來,報告發現了新天地,原來我們身處瀑布其中一級而已,往上還有另一個小池,或許再往上爬,會有更多水池等著我們。我忽然興致大發,縱身離開那股碧水寒,跟著他們去探險,轉身一手搭上石壁,只覺又濕又凍,繼而扮作壁虎,赤腳踩上石隙,但感趾頭一痛,馬上滑了下來,返回原處,抬頭打量那幅比我還高一倍的石牆,凹凸不平卻又濕滑無比,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婦孺來說,難度好比攀登珠穆朗瑪峰,為免弄得頭破血流,掃盡團友的雅興,還是知難而退,迅速返回原來那潭淺水小坐,方為上策。
其實這池也不錯,水清得出奇,古往今來,曾有多少人在這裡偷得浮生半日閒呢?我好應該知足,享受眼前的恩賜,勞勞碌碌往上爬,得到的也不就是同樣的池水,何苦呢?但人又怎會知足呢,總忘記有得必然有失,其實一切一切,不過是過眼雲煙。尤其是我連儍瓜相機也沒帶來,這裡留給我的印象,最終就如夢幻一場。
誰說記憶留在心裡,可以歷久常新?盡是騙人,就算沒有照相,至少也得要寫點感想,或者塗鴉一番,才不至淡忘,四萬年前在澳洲居住的土著,早曉得這個道理,要不是他們茶餘飯後,在洞穴畫壁畫,今時今日我們也無緣一睹遠古的民風。
四萬年前的壁畫,竟然流傳至今?騙人是不是?那便要跟牛蛙去 Ubbir,親眼看看「石的藝術」Stone Art。先研究一下所用的顏料,無花無假,全都由石頭提煉而成,石頭也可以搾出顏料?究竟是甚麼品種的石呢?原來是赭石 Ochres,它含有鐵這種氧化物,開採後只要沖走泥沙,便成為黏土,曬乾後磨成粉末,就是做畫的顏料,若要加深色澤,可以先把黏土烤焙。這種顏料絶對環保,百分百天然,不含有毒物質,而且不費分文,不過,色彩較為單調,主要是紅、黃、白、黑,那是來自幾種石頭 ─ 赤鐵礦 Haematite、褐鐵礦 Limonite、白粘土 Pipeclay 和炭 Charcoal。土著完成壁畫,最後塗上天然的樹脂作保護層,便大功告成。
我在 Ubirr 的三個天然岩石畫廊,看見不少離奇古怪的壁畫,畫工頗為粗糙,色澤卻十分明亮,似是新畫成不久,圖案以綫條為主,有的形狀像人,有些又像動物,歷史感多於美感,背後蘊藏匪夷所思的神話故事。其實大多數的圖像,並非四萬年前所畫,而是七千年前左右,然而保存至今也絶非易事,原來是靠後人不時補色,可說是「活的歷史」。古代圖案,由當代人用古法「整色整水」,你說這是古蹟還是假蹟呢?可謂真作假時假亦真,無為有處有還無,好一個石頭記中的一場夢。
我和團友跟著牛蛙,乖乖地沿著木板步道,在三個戶外畫廊參觀,想到自四萬年前,這兒已有人類寄居,他們相當聰明,挑了如此奇特的居所,巨形岩石散落有致,形成九曲十三彎的通道,分隔多個穴區,頭頂的厚岩阻擋烈日,防風蔽雨,岩下卻依然通爽明亮,讓土著安居,閒來搞點藝術創作,惹後人遐思。
我分不清那兒是他們的客廳,那裡是他們的睡房,甚至廚房或者廁所,轉眼便已走畢這條長達一公里的木板時光隧道,繼續緊隨牛蛙,到穴外一看土著的後花園去,頓覺一望無際,可是迎著我們的,是滿天的厚厚的灰雲,接著一刮強風,豆大的雨點越落越急,眾人怱怱敗興而歸。只怨一場怪雨,驚散一次懷舊的好夢。
下回預告:10 白蟻大教堂
去水洞Waterhole尋幽探秘,先要在酷暑下行軍式遠足,一看這段路,便知幾難頂!
終於來到水洞,年青人,準備下水去吧!
在水中央的牛蛙,連毛巾也不用帶,手空空去游水,型!
水邊石隙中的小生物,原來是小蛙,只有尾指頭般大,失覺晒!
水洞的最佳拍擋 — 瀑布,誰敢游過去?
幾萬年前已有土著聚居的Ubirr,開放式博物館很有風味,這裡幾似客廳。
土著畫的壁畫,甚有民族色彩。
壁畫用的顏料,成分完全天然。
跟艱苦背包團,坐殘舊的四驅車每天在路上顛簸,晚上住的是冇冷氣營地,呵呵,幾十歲人,攞苦來辛,自己都服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