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氏四十多度高溫,冇瓦遮頭,幾乎中暑。
五 勇闖澳洲西部(柏斯 - 達爾文)
第十七天 天然溫泉
期望已久的活動,今早來臨,就是泡天然溫泉 ─ 斯比迪泉 Zebedee Springs,我對天然的東西特別有好感,以前去內地、日本、台灣和紐西蘭,試過好幾個,大都是人工化得很,除了在台灣花蓮縣的文山溫泉,她真的與別不同,當地人稱之為野溪溫泉,就在淙淙的河水旁邊,湧出冒煙熱湯,遊人進場不費分文,在露天之下,我在熱泉湯與涼河水往返泡浸,那興奮的感覺至今不忘。
奇怪,下車後只見大樹,不見水泉,也無水聲,時間尚早,連人聲也沒有,尤記得在太魯閣的文山溫泉,十分開揚,就在深深的河谷之下,兩邊是巨大的岩壁,甚有氣勢,加上是免費入場,遊人熙攘。今次在西澳闖溫泉,則有尋幽探秘的情趣,我們隨雀斑步入林中小路,路況有點濕滑,約行五分鐘,終於見到隱蔽在樹叢中的溫泉,
比想像中要細得多,大小有如泳池的小童池,不只細,看來也很淺水,也罷,難得是天然的,急不及待進去泡泡。唉,真失望,泉水溫溫吞吞,澳洲人竟稱之為 Hot Spring,其實一點也不熱,絶對是名不副實,令我興味大失,還是算了吧,在暑氣逼人之地,泡熱湯也是一件儍事,可能會搞到頭痛發燒。這泉水似乎沒甚麼怪味,不像紐西蘭的有股臭雞蛋味,就隨便泡一回,了件心事,反正昨晚也沒機會洗澡。
糟糕,屁股幹嗎痛痛的,一摸之下,滿手泥沙,泉底原來全是粗沙石,攪動起來,清徹的泉水一下子變得混濁,豈不把我的皮膚弄髒?這時,小小的水池又鑽進幾個團友,泉水變得越來越濁,我當機立斷,退位讓賢。
其實這兒也不只一個泉,零零星星有幾個,可惜比我剛才泡的那個還要細小,倒適宜鴛鴦戲水,然而早已有鬼仔鬼妹霸佔,就算他們親切地招手相迎,我也識趣地不去打擾。
雖然這兒的溫泉令我失望,但是,我還抱有另一個期望,就是 Bungle Bungle,土著稱之為 Purnululu,今天稍後便可親睹傳聞中的奇景,我唯一的考慮,就是要不要大破慳囊,坐直昇機觀光。
中午時分,先後路經兩個加油站 ─ Doon Doon Roadhouse 和 Turkey Creek Roadhouse,便要往更渺無人煙的深處進發,將近四時,我們像進入了新的國度,車窗外的景物出現變化,好古怪岩石,是灰黑色和橙色橫條相間,活像懶洋洋的加菲貓,躺著午睡,在地平綫看,恐怕難一窺內裡乾坤,好吧,明天一於坐直昇機去揭秘,才不枉我遠道千里而來。
好食懶非的加菲貓,肯定不會像我那麼笨,離開一應俱全、舒適的家,來這個只得旱廁的荒野露營、住 Bush Camp。是夜的 Kurrajong 古拉莊營地,設備超級基本,用心良苦,是為了保護大自然,想洗手?沒問題,旁邊有條水喉可用,上廁所定要帶手電筒,因為甚麼燈也沒有。沒有浴室沖涼,如此不方便,我反而無怨言,為甚麼?因為我已想到一個妙計。
這晚,夜闌人靜之時,我在帳篷內換上泳衣,隨身只帶著一件法寶出行,那是一支特地為今次西澳行程搜羅的清潔用品 ─ 嬰兒用的潔膚兼洗髮露,沿著我剛才默記於心的路綫,摸黑去找水喉,在這月閉星稀的黑夜,秘密進行一次露天洗身行動。趁著沒有人路過上廁,快手快腳用水喉沖濕全身,高速抹上不刺激肌膚和頭髮的嬰兒浴露,馬上將泡泡沖洗掉,沖到一半,忽聞人聲,我雖沒帶手電筒,難保對方沒有,為免大出洋相,趕忙加速沖身,刺激得很。這次可能是我一生人沖涼沖得最快的一次,也是難得一次沖凍水,好彩這地熱得要命,水喉水吸足太陽能、微微暖,空氣也仍沁著暖,我這隻濕水鴨子才不至著涼,清潔任務一結束,飛也似的回到帳篷,用超級水毛巾乾身去,然後安安樂樂,睡上香甜的一覺,回想剛才膽大包天、像街童洗身的一幕,相信這晚發夢也會笑起來。
第十八天 Bungle Bungle(Purnululu)
Bungle Bungle有多大?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,幾乎半個香港的面積,由於她的風貌奇特,在二OO三年列入聯合國自然遺產,雖然這地距離主要幹道才一百公里路,可是,現代人不過是在一九八三年才「發現」她的存在,短短二十年,Bungle Bungle 便由一個寂寂無聞之地,躍身成為世界級地貌,想必一定有相當可觀之處。上午,我們先往南面觀光。
為何雀斑帶我們進入國家公園觀光,路牌標示卻寫上 Purnululu,而不是 Bungle Bungle 呢?原來那個名字,是在此地居住的土著取的,他們早在二萬年前已在此聚居,而 Purnululu 的歷史當然更悠久,因為她在三億六千萬年前形成,Purnululu 何解?在土語的意思,就是沙岩,潮流興復古,招牌都愛用古名,可是人們都習慣了叫「蹦高蹦高」Bungle Bungle。
正式步進「睡懶覺的加菲貓」,解構她古怪顏色之謎 ─ 為何會灰黑和橙色相間?原來這種沙岩,橙色部分較疏,內含的鐵質出現氧化,所以變成橙色。也由於沙岩質地較鬆,易受年月風化,形成各種嘆為觀止的景象,其中最宏偉的是聖堂峽 Cathedral Gorge,石壁高聳入雲,岩石底部侵蝕出一個拱形大穴遮擋著攝氏四十多度的陽光,若這兒真的用作教堂,相信可容千個以上信徒,我用普通的儍瓜相機,只可捕捉部分「教堂」而已,無法反映其宏偉的氣派。
接下來,我們要在烈日下暴曬,沿著 Piccaninny Creek 的乾河床走,欣賞另一番景緻,為防中暑,我趕快打開傘子,也免得皮膚會像河床般乾裂。遠觀那灰白河床,像伏著一浪一浪、靜止不動的水波,走近時,才發現河床的的起伏處,裂紋既深且濶,足以容我躺進去。周遭的山峰和岩石,被大自然的力量打磨得沒有棱角,圓圓滑滑,偶爾有一頑強的石柱,獨立一隅,有如藝術館展品,點綴著寬廣的河道。
深入河谷,原來她並未全然乾涸,還有淺淺的河水,男生們似乎已養成慣性,見水便游,對雀斑今次的勸諭愛理不理,原來這地是受保護區域,游水要罰。其實這裡的河水極少,又不甚清澈,啡啡綠綠的,無甚吸引力,所以縱使河谷之行熱得要命,大多數的團友都沒有下水,雖然悶熱得很,也情願在暴日之下乾煎。我們這時也不曉得自己多麼幸運,能踏足「蹦高蹦高」,才不過三兩天之後,此地暴日消失,忽降暴雨,洪水驟至,為安全計,旅行團不得進入。此際目睹乾涸河床,那會想到數日後,河面全非?
最興奮的時刻來臨,豪擲一百八十五澳元(以當時滙價約一千二百港元),換來十八分鐘直昇機旅程,俯瞰加菲貓怪石,和我一同大灑金錢的,是日本妹浩子,和年輕的短褲機師打過招呼,一上直昇機,便有玩命之感,因為兩邊也沒有門,雖然綁著安全帶,也有危危乎的感覺。我和日本妹抓著儍瓜機各坐據一邊,可以毋須禮讓、無拘無束、無玻璃窗門遮擋大影特影,以為執到寶,誰知升空不久,勁風湧至,我一身短打,乃是迎戰攝氏四十多度天氣的裝束,衣衫單薄,凍得打震,更擔心拍照拍到忘形,小小的相機會飛出機外去。
然而一到半空,漸漸被眼前景物吸引著,浩子開心得像個小朋友,我們在千呎高空互相拍照留念,甚麼擔心也拋開了,一想到只得十八分鐘高空觀光,便拼命按下快門,急著捉住稍縱即逝的風物,日後慢慢回憶。從空中下望,像有無數加菲貓懶洋洋地躺著,橙色和灰黑的岩石,經風雨侵石,形成一圈圈的環狀,十分卡通。
雖然大地在我腳下,但地況有如八陣圖,若非機師點破,很難辨認剛才在地上走過的蹤跡,那兒才是乾河,那裡才是雄偉的教堂峽,一切景物都變得渺小,原來這兒最深的峽谷有百五米深,最高約二百五十米高,凹凸不平的山脈,現在看來似個迷宮。聽機師說,早年這兒用作牛場,在如此曲折遼闊的天然牧場遊蕩,相信曾有不少迷途的小牛。直昇機先而低飛,以較近距離介紹主要景點,回程時一個回馬槍式大轉彎,「蹦高蹦高」盡收眼簾,仿如看「世界之窗」的立型模型,似是進入了童話世界。
重回大地,雀斑待到接近黃昏時分,才率眾北上,訪尋 Echidna Gorge 和 Mini Palms Gorge,午後行峽谷,日頭西斜,沒那麼燠熱,加上深入 Echida Gorge,兩旁石壁收窄,身型豐滿的要深呼吸才能擠進去,相當搞笑,此峽越行越幽暗,甚有探秘之感,岩石則屬於混合型的 Conglomerate,大大小小的灰白色圓卵石被粘作一團,風化後散滿一地,在這種路況遠足,要加倍小心,我好幾次差點滑腳「拗柴」。Mini Palms Gorge 顧名思義,長滿棕櫚樹,有些已長得頗高,不再「迷你」,最迷人的是,圓拱的峽壁被夕陽照得金黃燦爛,眨眼看來,尤如一個尚未開發的大金鑛。
在西澳的旅程,也由燦爛漸歸於平靜。
下回預告:19 亮麗水壩
機師就是駕駛這隻冇門直昇機,載我觀光,好刺激!
從空中鳥瞰,才可看見這個古怪的圖案。
它的顏色像不像加菲猫?
未開闢為旅遊區之前,這裡曾經充當牛場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,人們才發現這個奇景 Bungle Bungle。
步走Bungle Bungle,別有一番景緻,地上的深坑,足以藏身。
這裡嚴禁遊水,但雀斑隻眼開,隻眼閉。水很淺,估不到兩天之後,這兒忽然水浸,遊人不得進入。
Cathedral Gorge很有氣勢,我的相機仔只能獵得一角。
看這Echidna Gorge,鍍金似的,好氣派!
黃昏遊Mini Palms Gorge,涼快一點,比較人道。
超迷你的天然溫泉,泉水溫吞吞,只得攝氏32度。
在這荒漠野營,設施雖極簡陋,我卻懷念黑夜中用水喉沖涼的頑童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