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峰石陣 — 鏡頭前方並非石頭,是我團的一員大漢Andre,正牌攝影發燒友。
五 勇闖澳洲西部(柏斯 - 達爾文)
西澳洲廿一天之旅
在澳洲跟團,一直以來,我名義上是去冒險團 Adventure Tour,實際上卻無險可冒,因為景點多數是靠近巿區,或在設計周全的國家公園,住的多是設備齊全的背包旅舍,就算露營,也有常設營舍,廁所浴室俱備且水電充足。今次到了最尾一程,終於可以領略冒險團的真諦,真的要在荒山野嶺過日子,包括遊、睡、煮、食、沖涼、解決等等,雖然好辛苦,但捱過以後,身心頓然年輕化,不只一洗中年人暮歲將臨的頹氣,意料之外的是,此地的風光異常原始,是個新開發的旅遊寶地,然而因地點偏僻,暫時少人問津,能在廣濶無涯、深不見人的澳洲西部,遍尋奇岩淨水,我猶如回到天地初開之歲月,端的不枉此行。
廿一天行程,是跟 Western Xposure 的團,共分兩段,首段十天,由柏斯至布魯姆 Broome,小休兩天再繼續餘下九天旅程,終點是達爾文,兩段旅程分別由兩位領隊擔任。直至出發首日,我本來仍憂心忡忡,能否渡過今次艱苦之旅,但一見首位領隊阿甘,便放了一半心,此君四十來歲,若不是禿頭,一定是個俊男,高大威猛,斯文穩重,如要歷險我都較為安心,而且他不吸煙,太好了,長途旅行有位無煙導遊同行,旅途份外清新。所謂觀人於微,雖是首日見面,但看他一早在集合點等待團友,並且有條不紊將各人的行李安置入車尾的拖卡,便知他行事細心,值得信賴。
第一天 沙漠尖峰石陣
北上首個目的地,是兩百多公里外的沙漠區,名為沙漠尖峰石陣Pinnacle Desert,她位於南邦國家公園 Nambung National Park。我以為沙漠是乾旱之地,應該在內陸區域,但原來離海邊不遠,這片海洋,亦正是西澳洲一千公里長的珊瑚海岸之起點,多得大海之助,源源不絕送來各式貝殼,為沙漠的獨特面貌打下基礎,有何獨特呢?就在海浪紋的沙地上,滿佈一座座嶙峋的石峰,有的高達四米,有的小如手指,遠看起來像一個個肥漢蹲著,近看又似是個荒廢了的古城,惹人遐思,真是攝影發燒友和電影導演不可多得的獵影題材。
這景貌如何形成?全仗大自然的奇工,將累累的貝殼化成石灰岩,加上植物襄助,施展無處不達的根鬚,深入岩石的虛隙,似是無數的雕刻小刀,為岩石塑出離奇的造形。陳腐了的植物,酸溜溜地滲進石縫,把雕塑的胚胎鈣化加固。海風姐姐也來幫一把,吹掉鬆散的石塵,讓奇型石雕徐徐現身,展露在好奇的遊人眼前。製作需時多久?據科學家估計,這個地貌面世約六千年而已。石陣雖然接近柏斯巿,但成為旅遊勝地也是相當近期的事,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。對看厭了商業化名勝、喜歡找些獨特去處的旅行人士來說,這兒是個驚喜,其實,像這類新開發的天然奇觀,西澳洲多的是,在我今次的行程中,尖石峰陣只是頭炮而已。
齊齊去滑沙
沙塵滾滾之旱地,尚有甚麼可為?年青人可算玩意多多,只需一塊滑板,一個沙山,不費分毫,便可玩個半天,玩甚麼?滑沙 Sand Boarding。我們在兩百公里外的哲拉頓 Geraldton,就找到這一個地方,阿甘把車停在山坡之下,原來他是有備而戰,接著在百寶小拖卡掏出十多塊滑板,分發各人,我抱著重甸甸的木板,一看那座高高的沙山,暗叫不妙,記得早幾年我去祖國的鳴沙山旅行,也曾玩過滑沙,留下慘痛回憶,一則細沙無孔不入,不只令我七竅入沙,十分不舒服,連相機也封塵,只拍得景物矇矓。二者,每滑下一次,先要使盡腳骨力,邁上沙山,細沙像有吸力,教人抬腿為艱,滑完一次已無力再登山玩多一遍;況且,那次已算幸福,因為竟有專人代客抱板登山,我只是徒手行山,已很輕鬆,但今次要親力親為,想起都覺得攰,反正我以前都玩過了,今次就且放棄,不滑沙行不行?
雖然我不想滑沙,但終於決定和團友行上沙山,因為想通了,要趁機向這班年輕人偷師,皆因滑坡在山的背面,不登山便無法看他們玩沙,偷師無從。辛苦走一回,總算有點得著,原來滑沙可以好有型,站在板上,側身微微曲膝,順勢而下,男生大多採用這款英姿。年輕人真的精力充沛,滑完一次又一次,除了站著,又可趴下,腹部貼著木板,衝力較勁,但會有食沙的風險,還是女生的方式最穩陣,坐板滑下,不過重量級人馬會有中途停滯的毛病。
日之將盡,拖著一身沙塵,去是晚的投宿處 ─ 可樂士沙灘 Horrocks Beach,阿甘早已購備晚餐食材,讓我們自食其力,屋主阿力讓我們在他的廚房大展拳腳,看樣子十分期待一試團友的手勢。想不到身為澳洲人的阿甘,不是預備意大利粉或做沙津的材料,竟是福建炒麵,佐料有雞肉和蔬菜,看來他頗為識食,可惜平時甚少入廚的年輕鬼仔鬼妹團友,一見這類唐人主食,有點不知所措,我是全團唯一的師奶級團友,忽然母性大發,請膺做主廚,雖然我久未下廚,幸好大家要求不高,滿足地吃了一頓急就章的雜菜雞柳炒麵,連屋主阿力也讚不絶口,令我對自己的廚藝,忽然信心滿瀉。
第二天 卡巴里國家公園
向北推進,遠離柏斯四百八十五公里有一個國家公園,名為卡巴里 Kalbarri,面積達一千八百三十平方公里,幾近兩個香港之大,阿甘帶我們重點出擊,到著名的 Z 河峽 Z Bend River Gorge,顧名思義,這是個彎曲的峽谷,若要看那個好像英文字母Z的景貌,先要找個制高點,這個不難,在停車場泊好了旅遊小巴,輕輕鬆鬆行半公里上山,便找到了一窺全豹的好位置,那裡視野壯濶,在眼下「之」字型流過的,乃是霧哲信河 Murchison River,左右有斜斜的層積岩相挾,擁著河道轉折向前,進入群山不知處。
自然之窗
在這個觀景處,可說一箭雙鵰,不只看到Z河峽,同場還有另一奇觀「自然之窗」Nature’s Window,奇就奇在山頂之處有個框架,由泥橙色的層積岩交疊而成,不知如何,日久風化,中央處露出個窿,可以看穿遠景,這個天然雕琢而成的大窗,當然吸引了無數遊人駐足取景。駐足好了,千萬別攀爬,因為窗後山崖深不見底,周遭並無防護措施。窗戶 ─ 那管是天然或是人工的,同樣可以奪命,定要小心為尚。
要去谷底參觀,那也不難,無需跳窗,只要耐心地跟著阿甘,下行一小時左右,不知不覺,便來到河邊,可惜來的不是時候,一路上看不見馳名的花兒吐艷,若在春天來這地的話,聞說風景份外美麗,今回我只能看到乾乾的生草叢 Tussock Grass,草叢有如披頭四的金黃假髮,凌亂而有緻地伏在岩石堆中,點綴著青綠河水。
來到谷底,近看霧哲信河,原來河道已是頗為枯乾,但仍盡忠職守陪伴兩旁陡峭的石崖,共赴大海。前無去路,只見幾近枯乾的河床,為何阿甘領著團友,繼續勇往向前?莫非河谷別有洞天?我惟有硬著頭皮跟大隊探險,體驗魯迅的經典名言 ─ 路是人行出來的。
峽谷之行
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,原來只要有立錐之處,看似絶處也會忽現生路,河谷的兩邊層層石岩,不就是現成的階梯?天父的設計多麼奇巧,由頁岩組成的雄偉山崖,遠看像個巨人,無懈可擊,近看其實凹凹凸凸,忽的會有一層頁岩吐出,像預知有我們這些無路可走的旅人,所以老早便配置一段又一段岩層山路。望似窄窄的岩板,踏上去相當寬裕,且在峽谷中起落不定,我們要時而攀高,時而俯就,又要小心奕奕以防掉河,十分刺激,令人越行越有趣味,這才是真正的冒險樂園,那些吃角子老虎機堆砌出來的樂園又如何能及?
正行得興起,石階忽然消失,再無立足之地,怎辦?別慌,看阿甘多麼淡定,屈身探足步落河牀,對了,河水不豐,河床兩旁盡露乾地,不就是一條新路?步走河谷,抬頭但見被頁岩山峽環繞,人是多麼渺小啊,感覺像進入洪荒世界,前面會有甚麼等著我們呢?說不定岩柱後邊,會有隻恐龍撲出來哩!
大隊突然止住,莫非真的遇上史前巨獸?非也,領隊一聲令下,洪荒探險告一段落,全長八公里的環迴路段 The Loop,要用三至四小時才能行畢,但因時間所限,今次去了一半便折返,為要趕回現實世界,現實有甚麼好呢?有!下一站是世界自然遺產 ─ 鯊魚灣 Shark Bay,路途遙遠,要快馬加鞭。
超鹹鯊魚灣
昨天早上人在柏斯,今午已身在八百公里以外,一處奇妙的海洋世界,名為鯊魚灣,她在一九九一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,一定有不凡之處,據我所知,共有三奇,第一:海水出奇的鹹,比一般海洋鹹一倍。第二:難得一見的活化石,類似地球三十五億年前的微生物樣式。第三:守時的海豚,每朝準時在海灘現身。乖巧的海豚只是旅遊業招徠的人造技倆,最獨特的,還是出於天然的東西,這兒的海水,因為比平常的海鹹得多,故此孕育出珍貴的生物,造就了奇異的景致。
其中一個奇景是鯊魚灣,她盛產的卻並非鯊魚,而是貝殼,奇怪得很,這兒僅得一種貝殼,就是咸美連蛤殼 Hamelin Cockle,小小的尖圓白蛤殼,每隻頂多十四毫米長,多得不可勝數,堆起來竟達十米深,濶可一公里,長竟逾百公里。
能在鹽份極高的海水生長的物種不多,所以這兒的海水特別潔淨,阿甘帶我們見識的叫寧加灣 Ninga,他還鄭重推荐團友試水,只是我怕凍、又怕鹹水傷皮膚,所以放棄落水的機會。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,小小的貝殼又如何搵食呢?原來這些小東西很本事,可以自給自足,因為在牠的身上有綠藻寄生,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化生的糖和油份,正好合宿主之用,小貝殼和綠藻簡直是自然界的夢幻組合,相安無事生活四千多年,營造了如此獨特的海灘。
夕陽來得太快了,傍晚六時,我們趕到了飛鷹崖 Eagle Bluff,天色已極昏暗,僅能瞥見一線餘暉,要欣賞崖下出沒的海洋生物 ─ 鯊魚、魔鬼魚和儒艮 Dugong(前人誤以為是美人魚的生物),當然無望,可是無用沮喪,鯊魚灣的三奇,今天只看了一奇,明天還有兩奇等著哩。
下回預告:9 守時的海豚
這些小石山如何形成?
它們本是深埋地底,經N年風化,終於露出頭角。
沙漠旁邊就是海洋,有點離奇。
下一站滑沙,這地令我想起鳴沙山。
來吧,行上山頂,然後齊齊滑下去。
領隊阿甘和團友示範表演 — 最基本的坐著滑沙姿式。
企滑式屬高難度動作,邊位勇士咁有型?係早前仗義拖我過河的阿Tom!
翌日,來到霧哲信河的 Z Bend。
遊人最先就被這個著名景點吸引著 — Nature's Window — 自然之窗。窗口在那裡?
別行太前,下面好嚇人,而且並無圍欄。
從這個峭壁掉下去,恐怕實死無生。
想往河床走走?可以游繩而下。
也可以跟住阿甘,看見河畔有些石塊突出來嗎,踩上去,濶度剛好夠一個人行。
行行重行行,岩石後會不會突然閃出恐龍?
河床乾得快要露底,沒啥好看,是折返的時候了。
沒有鯊魚的鯊魚灣,雖然水質奇清,但我不敢下水,因為風很大,凍到起雞皮。
這兒盛產的Hamelin Cockle,令我想起生病時,阿媽給我煮的那碗蜆殼粉。
為何鯊魚灣是世界自然遺產?皆因她出奇的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