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到之日,人生路不熟,到附近商店買雪條解饞,貴到飛起!所以,我後來大著膽到城內找唐人店,慳皮得多了!
阿琴和妹夫見我跟著他們已兩個多月,從未試過自由活動,提議我自己外出逛逛,輕鬆一下。都未嘗不可,反正大夥已出外數次,治安也過得去,加上早晨流流,壞人應該未起牀作惡吧!
沿著泊位往前走在海濱步道,左邊是一列各式各樣的艇戶,有的船民在甲板上享受陽光早餐;有的靜靜地看書;有的三五成群在聊天;有的在洗東西或修整設備,我一邊看著船身上面的船名和來源地,一邊幻想著這些帆船兒曾到之地,不覺神弛千里之外。
海濱步道對面馬路,是大溪地的主要商業中心,現代化商場卻只得三兩個,而且規模很小。內進一條橫街,有更多亮麗的店子和食肆,首飾店多以黑珍珠招徠,聞說是這地的特產,價錢也是特貴。往對面 Robert Wang 的珍珠店,因內裡附設免費博物館,還以為只是用來吸引遊客的,但見展品及內容非常豐富,比聞名的大溪地博物館更吸引,心裡很欽佩這位老闆,聽店員說他是華人,可惜無緣一見。
之後向迴旋處走,有一高大亮白的天主教堂,此處從地圖看是市中心,教堂門戶敞開,任人參觀,雖然外面車來車往,但教堂內寧靜安然,陽光從鑲了各種宗教畫的七彩大玻璃窗透進,紅紅紫紫、橙橙綠綠都投在椅子和地上,牆的兩邊掛了基督降生和受難的油畫,紀念這位偉大的救主。
出了教堂往右走,仿如回到六、七十年代的香港,樓房都是兩三層高,商店老舊又簡陋,路經一家店子,見有客人拿個紙袋步出,不知賣的是甚麼,往內一望,有位中年華人女士在看舖,我便斗膽入內瞧瞧,用普通話問好,她一聽我的廣東話口音,醒目地用廣東話對答,這位林女士從廣東嫁過來廿多年了,如今仔大女大,平日上午幫夫家看舖賣叉燒,通常未到中午便賣完收舖,回家做家務,若非今日我一早出來,恐怕也遇她不著。
她很好奇為何我老遠來這裡玩,又說這地悶得發慌,也不知有甚麼好玩的,平日要揾食,根本也不會去遊玩,也絶少返鄉下。唉,多少遊客慕名到這天堂之地朝聖似的,追尋浪漫人生,但師奶去那裡都要盡忠職守,天堂於我何有哉?
舖頭裡貨品不多,主角就是那一個長型大錫盤,內裡燒汁淋漓的紅叉燒只剩幾件,以及旁邊一個鎊。閒聊之時,又有一客人要了半公斤,付了約一百元港紙。
叉燒旁邊有盤炸油器,不像是油炸鬼,短短的單丁一條條,沾了沙糖,她說是人家交來賣的。為免攪攪震冇幫襯,我買了一包。跟著她的老爺聞風而至,七十多歲的矮小個兒精神得很,數十年前離鄉別井來謀生,好不容易,原來連伙記在內,現在仍要照顧十多人食飯,怪不得老爺子不能退休去也。
再傾落去可會沒完沒了,為免細妹掛心,還是快點回去,畢竟中國人總是客客氣氣的,臨行時老伯叫伙計切了一小包叉燒,讓我試試。呵呵,卻之不恭哩!
下回預告:1.38 首次到會